未来的高考绝不会趋向应试教育 小小“和平鸽”助力治违停 六安市:破解城区“上学难”“上学贵”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8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3月0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84期  下一期
六安市:破解城区“上学难”“上学贵”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韦玉柏 特约记者 陈明通 发布日期:2017-03-08 17:57:30

  本报讯  “教材费100元,作业费10元,一共只要110元。”3月2日,六安市金安区人民路学校南校四(2)班学生王玥的母亲王万娟告诉本报记者,“这下好了,孩子不仅能就近入学,还省去了很大一笔钱。”
  王万娟给本报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要上私立学校,最高的一年要两万多元,最差的一年也得上万元,从小学到初中念下来,至少得十几万元。更要命的是这些私立学校不找人帮忙还上不上。“现在好啦,孩子上的是名校,就在家门口,费用很低,真的很感谢政府”。
  “我校作为人民路学校的南校,是2015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现有学生1265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90%,有效缓解了周边群众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六安市人民路学校南校校长陈凯说。
  “上学难”、“上学贵”一直是许多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集中面临的难题。除了城镇化加快的共性外,历史的欠账导致城区学校建设滞后、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在经济欠发达的老区六安市显得更为突出。另外,六安市城区民办初级中学占比过大,收费颇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十分困难。
  如何破解教育不均衡引发的一系列乱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就近上学,上好学的需求,六安市加大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自2013年全面启动了“六安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投入资金7.18亿元,新建、扩建14所中小学。目前,以“改善条件,提升内涵,规范有序,均衡发展”为目标的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正在实施,预计建设资金4.96亿元,计划实施16所学校,其中续建两所、改扩建九所、调整两所、转制一所、政府购买服务两所。
  仅以六安市金安区为例,在过去三年,该区先后投入两亿多元,对城区梅山路小学、望城岗小学、三里桥小学、十里铺小学进行改扩建,新增60个教学班,多招收学生3000人;新建人民路小学南校、清水河学校、金安路学校三个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容纳近万名学生,其中80%以上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在全市一盘棋下,正积极推进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建设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在做好安全和质量监管的前提下,抢进度,强调度,提速度,不停步,倒排工期,确保项目工程如期完工”。六安市金安区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韩怀国介绍,通过撤、并、迁、建、扩,将集中力量解决城区学校建设滞后带来的教育资源不足、布局不优、质量不高等严峻问题,逐步化解城区“入学难”问题,有效缓解“大班额”,满足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据悉,在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中,金安区政府将再投入资金一亿元,新建梅山路小学分校、清水河学校初中部、六安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初中部,三校建筑总面积为5.7万平方米,120个教学班,可招收学生6000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