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浅析校园电信诈骗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季知一 发布日期:2017-02-22 12:07:03 |
近年来,电信诈骗的犯罪分子将矛头指向了在校学生,在校生被骗的案件屡屡发生,使该类案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这给学生及家长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威胁了校园安全与和谐,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社会风气。据统计,2016年仅阜阳市颍州区辖区内接电信诈骗196起,其中校园电信诈骗案件80起,占到了这类案件的40%左右,学生群体俨然成为电信诈骗受害的“重灾区”。 一、校园电信诈骗案件的概念
校园电信诈骗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以往学者大多结合自己的研究分析,将校园电信诈骗相较于电信诈骗的区别之处锁定在受害人的身份上面: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利用在校师生的心理特点,对受害师生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
二、校园电信诈骗案件的成因
第一,受害人欠缺防范意识,犯罪分子容易得手。学生普遍存在社会阅历浅,再加上学校对该方面的警示教育不足,导致学生欠缺防范意识。而电信诈骗案件团体分工设“局”巧妙,且诈骗方式多样化,短信、即时通信软件、电话等多种工具齐上阵,对学生进行诱导,受害人往往贪图小利,很容易被犯罪分子的设计的“局”忽悠,进而上当受骗。
第二,犯罪行为较隐蔽,侦破难度大。电信诈骗中的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不进行正面接触,不在同一地区,无法提供犯罪嫌疑人特征等相关资料,导致公安机关一时难以确定具体的侦查范围与方向。再者,犯罪分子使用的手机卡、银行卡等均采用假身份证或盗用他人身份证进行开户,一旦诈骗成功,就将手机卡、银行卡毁弃,即使案件侦破,也无法形成完整证据链坐实其罪行。
第三,犯罪成本低廉,回报率高。校园电信诈骗有其受害对象的特殊性,防御能力较弱,导致犯罪分子用低廉的犯罪方式,广撒网,就有可能取得可观的回报。
三、校园电信诈骗案件的特点
第一,涉案金额大,涉及面广。电信诈骗由于其特殊性,作案人隐藏在幕后,警方对案件的侦破存在较大难度,且诈骗中许多学生身处“局”中,除了自身存款被骗取,还会向同学、好友借款,所以这类案件涉及的金额都较大。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地发布虚假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范围很广,侵害面很大,所以造成损失的面也很广。
第二,团伙作案,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电信诈骗犯罪往往由多人共同实施,相互间有明确分工,既有策划整个诈骗活动的“指挥组”,也有具体实施对话诈骗的“导演组”,同时还有专门负责网上转存、资金分解的“转汇组”及组织实施取款提现的“取款组”,各个环节互不接触,这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带来很大困难。
第三,犯罪活动国际化明显。有的不法分子在境内发布虚假信息骗境外,也有在境外发布短信到国内,还有境内外勾结连锁作案,隐蔽性很强,打击难度也很大。例如在实际报道的案例中,诈骗集团在台湾运作诈骗过程,专门雇佣大陆居民在境内提款转存,造成了案件的难题。
四、打防对策
从电信诈骗犯罪的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侦办此类案件有线索难摸排、嫌疑人难确定、证据难固定、资金难追回等困难,因此,在打击的同时更应该强调事前的预防和宣传。
第一,公安机关联合教育部门及各学校建立教育宣传小组。及时将掌握的校园电信诈骗案件的新情况、新特点制作成宣传材料,通过讲座、短信提醒、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学生及家长普及防范电信诈骗常识,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公安机关应协调银行部门,专门针对电信诈骗建立一系列有效的工作机制。建立快速查询定位机制,减少中间环节,建立快速冻结及查询工作机制,要求工作人员对大额转账业务进行主动“干预”。及时通报新的诈骗案例、诈骗手法,对银行员工深入开展防范诈骗培训宣传,协助提醒群众谨防受骗,及时截断涉案资金转移渠道,减少群众受骗机会,为群众及时挽回财产损失。
第三,公安机关应深入分析校园电信诈骗案件发生的原因,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专项打击。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强化打击力度,及时侦破发生在校园及周边的违法犯罪案件;力争通过专项行动,破获一批校园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抓获一批违法犯罪嫌疑人员,确保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稳定。
第四,公安机关积极拓展跨境跨国合作领域。在犯罪相对突出的地区和国际警方间建立打击电信诈骗犯罪联络员制度,建立跨国跨两岸协作网络平台,互通犯罪情报信息,共享数据资源,并在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落实追赃及诉讼问题。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