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当志愿者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7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73期  下一期
到父母工作的地方当志愿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张仲磊 发布日期:2017-02-17 18:16:20

   春节以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活跃着一支由医院职工子女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他们统一带着志愿者的标识,热情地为患者提供咨询、导诊、陪伴等志愿服务。

  记者了解到,该院职工子女到父母工作的地方从事志愿服务始于2015年寒假,先后有近80名职工子女报名参加,为来医院就诊患者提供了大量温馨服务,也为职工子女提供了一个感知社会、接触医院、了解父母、参与公益的平台。
  云南大学学生娄天哲自活动开展以来,每期都参加;合肥市第50中学学生汪子欣动员身边的七位同学做公益。“虽然这是一次平凡的活动,但却给我带来了不平凡的收获”。汪子欣说,随着各个医院的不断发展壮大,医院的复杂布局,细化的临床科室,网络化看病流程、各种自助服务等使得前来就医的患者无所适从,甚至有一些人很多天都挂不上号、看不了病。“因为我的父母都在医院工作,我对医院环境比较熟悉,也了解一点简单的医学知识,所以我积极报名参加志愿活动,想尽自己微小的力量帮助患者及时就医,同时服务社会,提升自我。”
  “让孩子们来父母工作的地方当志愿者,既让他们了解父母的辛苦,同时又能锻炼自己,在志愿服务中成长起来”。该院团委书记黄尧告诉记者,志愿者们主要从事门诊指引、维护秩序、指导前来就诊的人使用自助机器等。有人可随当日在门诊坐诊的父母参与门诊诊室的排号工作、帮助病患等服务,已经上大学的志愿者可以在住院病房为小患儿提供病房陪伴、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帮助。
 
 高佳琦(右)在听医生指导
 
 
我明白了医生的责任与使命
 
□小儿神经康复病房志愿者  高佳琦
  “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作为医学生,我跟其他的同学一样,在入学的第一天,郑重朗读希波克拉底誓言。那时的我希望读遍医学著作,掌握精湛的医技,为患者排忧解难。直到当我真正站在需要帮助的患者面前,看着他们期待而又信任的眼神时,才更加深刻地明白了作为医生的责任与使命。他们需要我们专业的知识和高超的医术帮助他们走出困境,也需要我们感同身受的理解与陪伴。
  1月21日是我来到小儿神经康复病房进行小儿陪护的第一天。虽然在儿科学中对这类疾病有较深入的学习,但是却并未真正接触到患者,志愿陪护活动,让我获益匪浅。
  “小朋友,你好啊,你叫什么名字呀?姐姐给你读书好不好?”七周岁的小A是我接触的第一位患者,第一眼看上去,虎头虎脑的他跟其他同龄人并没有什么两样。尽管不能用完整的语句来表达他的兴奋,但是我从他那闪闪发光的眼神及“啊啊”的高扬发声中感受到了他对我的欢迎。坐定,小A的手指不停地戳着书中的飞机图画,一双大眼闪耀着,吃力的说“飞……机……”我很惊喜,细声说“对,飞机,小A真棒,真聪明呀”。兴许是懂得了我的表扬,小A更高兴,表现得越来越好,甚至可以说出“绿色的草地,我要坐飞机”这样的完整句子,以及进行“飞机的门在哪里?人要怎么进到飞机里”这样的逻辑性的提问。坐在一旁的家长听到孩子说出了那么多的话语,眼睛里闪烁着激动的光芒。我知道,他们感受到了希望和曙光。临别时,小A吃力地挥了挥手臂,甜甜地说了句“姐姐再见”。随后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向我张开双臂,示意拥抱。在我抱住他的那一刹那,我感觉到了学生的纯洁的心灵及对我的感谢。瞬间,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
  多年的医学临床专业知识学习,我接触到的只是冰冷的知识,书本告诉了我,需要如何带领孩子们复健。但是在志愿活动中,我感受到了孩子的温暖,我为他们鼓掌,我被他们感动。这次活动让我理解了“医者仁心”的含义,坚定了我要在今后的医学生涯中,亲切地对待每位患者的决心,以及刻苦钻研医学,为这群特殊的可爱的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他们,是我前进的动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继续地进行志愿活动,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希望可以给他们枯燥的复健生活留下一丝甜蜜的光明。
 
 
平凡的活动,不平凡的收获
 
□导诊台志愿者  汪子欣
  我被分在了导诊台,刚开始,我有些胆怯,不好意思,也有点抹不开面子。可当我看到别的志愿者都很落落大方,逐渐有了些底气。不一会儿能准确导诊了。“心电图在哪里做?”“磁共振在哪里预约?”“心内科请上二楼。”普外科请上三楼。”“口腔科请上四楼。”“妇科今天没有号了,请明天再来,您可以通过网上预约。”嘈杂的医院环境中不断传来我清晰、温柔的回复声。
  一天的义工很快结束了,虽然我们个个口干舌燥、精疲力尽,但是我们都觉得很有成就感。深刻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辛苦,也体会到病人看病的不易。不记得今天为多少迷茫中的人给予了正确的引导,也不记得有多少次耐心的解释。但我却清楚地记得每个患者脸上开心的微笑。对于我们来说,这是最好的回报。“赠人玫瑰,留有余香”。小小善举,对于我们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困难中的人们来说却显得弥足珍贵。活动不仅净化了我们的心灵,也升华了我们的灵魂。
  虽然这是一次平凡的活动,但却给我带来了不平凡的收获。我明白了如今我们能有一个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多珍贵、一个健康的体魄有多重要。真切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不易,也让我不由得对医院的工作人员有发自内心的敬佩。
 
   汪子欣(左)和小伙伴在导诊台
 
 
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服务
 
□门诊导诊志愿者  吴冬鹏
  我从大学一年级寒假就开始做志愿服务了,一直坚持到现在。我从一开始什么都不知道的小白到经验老道的合格志愿者,成长了很多。
  我主要的志愿服务是在门诊进行导诊。门诊是医院的核心窗口,每天有大量的病人通过门诊进入医院,因此保证了门诊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医院的整体效率就会有很大的提升。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如何做好门诊导诊工作的经验。
  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病人,大多数都会向你询问一些科室的具体位置,如眼科怎么走、妇科怎么走。病人初来乍到,医院很大,难免会迷路或者不知道一些科室的具体位置。此时,志愿者需要做到准确地引导病人去正确的地方,因此熟悉楼层分布就显得格外重要。志愿者服务手册中有医院各楼层的科室分布,要记住它们。在服务过程中,我还注意到,医院的科室分布在每个楼层还有特定的A、B、C、D区。不仅要告诉病人在几楼,最好还要精确到区,让病人少走一点路,提高门诊的效率。
  此外,门诊的机器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挂号取号和缴费机、自动取报告单机、自动取片机和打印近期消费记录的机器。熟悉和掌握各种机器的使用,可以满足病人的各种要求,充分地帮助病人。使用最多的就是挂号机,作为志愿者要熟练地帮病人建卡、挂号和预约号。对于一些年轻人可以在旁边指导他们使用机器,当遇到老年人或者文化素质不高的人时,我们就要主动帮助他们使用机器。
  在进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一些超出自己知识和能力范围的事情,如果自己不知道或者不确定,不要回答病人,因为错误的回答或者引导可能会增加病人的负担。遇到这样的情况要谦虚地和病人解释自己不太清楚,并迅速询问门诊有关工作人员或者将病人引导到服务台,在那里病人会得到更加专业的解答。同时,自己在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缩小自己的知识盲区,以便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吴冬鹏在指导患者家属办卡
 
 
健康是最幸福的事
 
□儿科输液厅志愿者  苏小杰
  我母亲是护士,在儿科工作多年。我小的时候不懂观察,以为妈妈天生喜静。后来才发现,每次下班后,妈妈一遇到吵闹声就会皱起眉头。而在儿科输液厅作为志愿者服务了一天后,我的表情和她一样。
  有幸在儿科输液厅做志愿者,起初在穿刺台帮助护士们稳住孩子的手脚或头部,便于输液,看着那些孩子因疼痛、害怕哭得十分可怜,我也突然想起自己曾经一度被打针的恐惧。有时遇上哭闹不止的孩子在穿刺台门口大喊“救命”,或是直接躺在地上,坚决不起,以此显示拒绝打针的决心,最后却被家长一手拎起放在穿刺台上,一针成功。偶尔也会有乖巧的孩子自己走进来,瑟缩着伸出了手,委屈道:“护士姐姐,请你帮我打针,我想早点好。”这个时候就不需要我帮忙固定了,鼓励他们更重要。然而鼓起的勇气在针面前一戳就破,那孩子不由得紧闭了双眼,“姐姐你打的时候能不能轻一点?”然而他这话还没说完,就已经结束了。等他睁开眼,手上的胶带已经绑好,只要坐在位置上等药水输完便可以离开了。
  我是医学生,一向知道医院工作的辛苦,却没有亲身体验过。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我一直都对日后的职业感到害怕,因为生命无比脆弱,却又无比珍贵。
  在儿科输液厅工作的这几天,我没有学到护理的一些知识,却莫名地坚定了行医的信念,饱受痛苦的人在经过治疗后,能健康地生活,这是无比幸福的事情。
 
 苏小杰(中)在帮助患儿输液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