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服务青年“不放假”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7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7年02月17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73期  下一期
关爱服务青年“不放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7-02-17 18:11:24

  每年春节期间,人们最盼望的便是放假回家,在浓浓的年味中与家人团聚。然而正是这个时候,还有一群青年志愿者忙碌在春运一线,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牵挂着更多人的新年、更多人的快乐。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我省各地各级团组织主动作为,对接需求,精准服务,护航无数人们的回家路,点亮万千困难家庭的灯火,燃烧返乡青年的创业激情,见证一个又一个温暖、快乐、振奋的瞬间。


阜阳市:十七年“接您回家” 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
 
  阜阳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人力资源大市,全国五大农民工输出地之一。常年拥有劳动力540万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达280万人次。媒体上有种说法“全国春运看安徽,安徽春运看阜阳”。17年来,团阜阳市委找准工作定位,紧密联系中心,精确对准需求,开展了一系列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活动,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
  1月21日早上7时,天刚蒙蒙亮,一百余名青年志愿者已经在阜阳火车站集合完毕,迎接乘坐宁波直达阜阳的免费农民工专列返乡的一千两百多名乡亲。自此,阜阳市2017“接您回家”志愿服务活动的火车站服务部分拉开帷幕。令所有青年志愿者和返乡人员激动的是上午8时专列抵达后,阜阳市政府代市长孙正东到车站月台迎接。免费大巴车发车前,孙正东还上车与返乡人员亲切交流。
  据悉,为了做好2017年“接您回家”活动志愿服务,团市委自2016年12月初就启动了相应工作。经过前期认真筹备,2016年12月22日,团市委通过官网“阜阳青少年”和官方微信公众号“阜阳共青团”发布了2017年“接您回家”活动青年志愿者招募公告,得到了广大青年的热烈响应。1月16日起,团市委对青年志愿者进行了包括志愿服务精神、安全注意事项和志愿服务常识等的培训,根据需要为他们提供了服装、手套、证件等必要装备和免费乘坐公交车等支持措施,并通过应用“志愿汇”APP为志愿者准备保险,详细记录志愿服务时长。1月18日,根据2017年“接您回家”农民工专列需要,团市委选派了23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免费专列志愿服务,提前赶赴浙江省宁波市,把乘坐专列的农民工一路接回阜阳。
  团市委书记程晓醒在2017年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春运“暖冬行动”重点单位工作座谈会上发言时说,2017年志愿服务实现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首先是共青团的影响力增强”。她表示,共青团的影响力提升不在于一蹴而就、轰轰烈烈的活动,而在于长期能够坚持下去、做深做实的积累。春运志愿服务成为了阜阳市共青团一项重点品牌工作,统一时间、统一内容、统一标准开展,形成很好的社会反响。此外,还有“社会对青年志愿服务的认同感增强”。一方面返乡人员认同感增强,从当初极其不信任青年志愿者的服务,到今天热切期盼见到“红马甲”,青年志愿者成为返乡人员回家见到的第一位“亲人”;另一方面愿意参与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从推迟回家过年的大学生,到下火车就参与到志愿服务的返乡青年;从社会组织的组团报名,到三两结伴到当地团组织报名的年轻人;从10岁的“志愿二代”,到70多岁的“安徽好人”,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参与到这支队伍中来。
  程晓醒介绍,2017年起,结合脱贫攻坚、创新创业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团市委积极打造“接您回家”2.0升级版。结合“温暖回家路,喜看新变化,创业在家乡,就业送岗位”等活动,对志愿服务进行了扩展。一是服务前置,体现“亲情”。2016年11月底开始,该市各级团组织联合社会志愿组织,开展“家乡的味道”活动,组织志愿者给留守儿童当一天的“代理父母”、孩子们给外出父母寄一封家书、青年企业家提供一份家乡特产等,给外出人员送去家的温暖。截至目前,已经开展四十多期。二是延伸手臂,体现“关怀”。除了在火车站广场开展接站送行活动之外,团市委还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专列、专车志愿服务,今年将开设宁波到阜阳火车免费专列和常州到阜阳的免费专车,预计服务返乡人员两万人次。三是突出重点,体现“发展”。通过举办返乡青年创新创业展、召开返乡青年人才座谈会、评选返乡创业典型、推介就业创业政策等活动,引导更多返乡人员参与到创业、就业中来。

亳州市:“春暖童心·微爱圆梦”关爱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
 
  由团亳州市委举办的“春暖童心·微爱圆梦”关爱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活动于1月17日启动以来,温暖了无数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的心。“春暖童心”走访慰问、“微爱圆梦”点亮微心愿和“帮帮团”传递温暖活动中,涌现了很多青年志愿者和爱心人士陪伴青少年一起温暖迎春、微爱圆梦。
  王双喜是亳州市谯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从事志愿服务将近八年。2016年底,因为身体不适在合肥市住院时仍牵挂志愿服务活动和帮扶对象。住院时,医生再三叮嘱要多休息,可是倔强的王双喜还是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团市委启动“春暖童心·微爱圆梦”活动,王双喜不仅积极参与,还找了三家爱心单位向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捐资、捐物。“当千余份爱心礼包找不到人送时,他找来三轮车蹬到了团市委,并将爱心礼包全部搬进了会议室。”团市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走访慰问之余,王双喜认领了三位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的微心愿,“元宵节去回访了几个孩子,给他们送去了元宵和学习用品”。
  团市委的活动刚刚发布,该市的爱心纷纷开始集结。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亳州市三之三幼儿园园长杨丽虽然是台胞,但是三年前跟随丈夫回到亳州市创业以来,她便开始热衷公益,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关爱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幼儿园刚刚开学,我希望能够在开学的第一课上与幼儿、家长、教师们分享这个寒假我走访的贫困家庭,教育他们要懂得爱、分享爱、传播爱”。
  据悉,“春暖童心·微爱圆梦”活动的关爱对象为该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精准扶贫结对帮扶困难家庭中的青少年,还有家庭经济困难的留守儿童、残疾青少年等。其中,“春暖童心”走访慰问活动由市直属单位党员领导干部带着爱心礼包,到家庭经济困难群众家中,与青少年面对面交流、心贴心解难、手拉手帮扶,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给青少年。“微爱圆梦”点亮微心愿活动由团市委向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征集具体、合理、易于实现的“微心愿”。通过征集、梳理、发布、认领、圆梦、回访等步骤,让爱心人士为青少年点亮小小“微心愿”,传递温暖正能量。“帮帮团”传递温暖活动中,志愿者在微信平台自愿注册,用时间、技能和智力等资源,义务为公益事业或家庭经济困难青少年提供帮助或服务。
  团市委通过“共青亳州”微信平台微爱圆梦专栏发布困难青少年“微心愿”五百余条。各界爱心人士可精准找到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青少年,了解他们的微心愿,并在团市委的组织下及时把社会的关爱传送给困难家庭青少年,有效实现精准扶贫。截至目前,团市委共开展活动三十余场,慰问”困难青少年450名,累计捐赠350个爱心大礼包、600床爱心棉被、书籍300余本、旧衣物3000余件,捐资10万余元。
  团市委书记丁辉表示,开展这类公益活动主要是为了搭建一个平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另外通过该平台,帮助青年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与群众的需求进行精准对接,实现服务的精准化。

合肥市:返乡青年齐聚首共谋发展新篇章
 
  为更好地服务、联系返乡青年, 1月25日下午,团肥西县委利用新春外出青年返乡过年时机,召开了2017年肥西县返乡青年新春交流会。县委副书记李煜,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县委统战部部长宣丽玲,县旅游局局长王书国,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王昊,各乡镇(园区)团(工)委书记,以及来自该县的37位返乡青年代表参加交流会。团县委副书记吴丽君主持会议。
  会上,首先由各乡(镇)团委书记们介绍家乡的变化发展,展示家乡的特色人文,与参会青年们共话乡情,吸引青年扎根乡镇创业、就业。
  随后,返乡青年们轮流发言,在简单的自我介绍之后,纷纷就学习、工作、创业、肥西县发展建设等问题与参会领导进行了探讨交流。讨论过程中,青年们既交流了自身体会,也对家乡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李煜肯定了袁华、舒伟等创业青年提出的业内资源共享、供求互补的有效建议,希望他们能尽快完成由技术员向管理层、企业家的角色转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生态效益;王书国与三河镇青年代表们讨论了三河景区旅游发展的现状,并就肥西县旅游业的业态发展进行了阐述,为旅游从业青年提出专业建议;王昊为青年们简单介绍了肥西县青年就业、创业的基本形势及相关优惠政策,建议青年们积极了解关注信息,主动寻求帮扶渠道,而非一味坐等扶助。
  宣丽玲通过与青年的互动交流,称赞参会青年有活力、有激情,希望青年们能够坚持理想、坚守底线,成长为坦坦荡荡的君子。宣丽玲还向青年代表们表态:会用足、用活各类优惠政策,为青年人才的发展提供好政策、好环境。同时,她欢迎所有有志青年来到肥西、留在肥西,大显身手,实现个人发展与肥西县建设的共赢。
  会上,李煜肯定交流会达到了把青年们聚到一起共叙友情、分享发展经验、共同规划未来的目的。青年们对家乡的深厚感情,让他深受感动;对于青年一代切实关心家乡发展并能站在各自的角度为建设大好肥西提出宝贵建议,他感到很欣慰,也很振奋。李煜强调,青年人是地域发展的不竭动力,青年人的素质与发展决定着地区的未来发展水平。因此,他希望团县委和县直属相关单位,以及各乡(镇)能够携手共同努力,为青年们返乡、下乡、就业、创业搭建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好的服务;要求青年们切实坚定信心、把握机遇、认清责任,让个人、让肥西县在发展的大潮中脱颖而出。
          □本报记者谢婷婷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