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情人节切莫过成了“情人劫”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磊 磊 发布日期:2017-02-17 18:06:30 |
每年一遇的西方情人节又如期而至,而最先带动这个节日氛围的往往是娇艳似火且身价翻番的玫瑰花。作为传情达意的“送信人”,“玫瑰花+巧克力”几乎成为青年男女让对方感到浪漫甜蜜的标配。然而,售价飙升的“天价玫瑰”和动辄千元的“情人节套餐”,让不少人感叹,情人节成了“甜蜜的负担”。 特定的节日,催生特定市场的膨胀和相关商品的升值,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现象。在商业资本的助推下,玫瑰花和巧克力市场表现出量价齐升,是对节日经济的最好诠释。客观而言,在供应无法满足需求的语境里,玫瑰花的适当涨价无可厚非,消费群体也有其自主选择的权利。
但问题是,现实中有些年轻人硬是将情人节过成了“情人劫”。其消费能力与自己现有的经济状况并不匹配,却仍热衷于千元每束的进口玫瑰。大致认为,越是稀缺和昂贵的东西,越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真心和浪漫。同时,也能虚涨自己的经济实力,粉饰个人的审美品位。正是这种错误的价值认同,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天价玫瑰”的火热市场。
关于情人节,早前就有媒体做过一项逾2000人的问卷调查。接近80%的受访者认为“情人节是一种负担”。有网友风趣地说:“商家是借情人节‘捞’小男生的钱,小男生要吃一个月的方便面。”这种现象在如今虽然并不具有普遍性,但极少数的存在,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对西方情人节呈现出的“极端化”态度。
固然,情人节的过法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事情。恋人之间通过互送礼物等方式传递感情,这本身是一种乐趣。而无论进口百元每枝的玫瑰,还是国内百元一束的玫瑰,终究只是一种点缀而已。关键还要看彼此的感情,“天价玫瑰”从来都不是衡量爱情的标尺,为送而送的玫瑰,从一开始就已经变质和贬值。
正如著名女性社会学者佟新所言,“如今我们否认纯真爱情的存在,是因为所有的爱和情都可以明确标价了。在商品化中,我们失去了表达情感的手段和能力,因为所有手段都是物化的、商品化的”。玫瑰的身价,并不能代表情感的深浅。如果“玫瑰越昂贵,心意越珍贵”的价值判断趋于认同,势必会让那些家庭并不优越、缺少财富积累的年轻群体陷入“不敢爱”、“爱不起”的情感漩涡。这不是情人节的初衷,更不是纯真爱情的应有之义。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进口玫瑰的“天价”与国内玫瑰的“低廉”,强烈对比出国内花卉市场的不温不火。花卉行业专业人士坦露,国内花卉市场从种植到采摘,到后期的一些工作,都不是很到位的。这就要求花卉市场需来一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否则因关税和中间经销商的利润拉涨的“天价玫瑰”就难以绝迹。而最终变相被坑的还是国内的消费群体。
话说回来,“天价玫瑰”有卖的,无价的爱情却买不到。关乎情人节,玫瑰之约不应成为甜蜜爱情的负担,否则其承载的意义势必就会大打折扣。有能力购买和赠送“天价玫瑰”并无不妥,但在经济实力尚且有限的情况下大可不必打肿脸充胖子。感情有没有修成正果取决于多种因素,与玫瑰的价值并没有实质性的关联。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