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弯道超越的“颍上加速度”
05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5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2月21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55期  下一期
教育弯道超越的“颍上加速度”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韦玉柏 程榕娟 特约记者 发布日期:2016-12-21 14:36:13

★ 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
91所规模小效益低的中小学校被撤并

  颍上县现有人口178万,是国家级贫困县。长期以来,受传统办学模式和地理环境影响,村村办小学,乡乡有初中,且布局分散、规模小、效益低,城乡教育差别较大。另外,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全校学生不足50人的“麻雀”小学在颍上县农村非常多。
  位于该县城郊的夏桥镇,规划之前有中小学13所,其中教学点2个、初级中学2所。经过规划和调整,如今只保留了五所,其中初级中学一所、小学四所,且都在半径两千米之内。
  “先前有七所学校不足50人,办学规模太小、教研活动和学校管理难以开展,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更重要的是孩子难以接受到较好质量的教育”。在夏桥中心学校校长胡继军看来,集中办学是大势所趋,但撤并中小学绝不能搞一刀切,要分步走,要科学布局,要因地制宜。 
  胡继军介绍,在这次布局调整中,距离夏桥中心学校不到两千米的王桥初级中学因学生数较少就合并到中心学校来了,但教学点罗洋小学虽只有一年级、二年级,但却有68个学生,就保留了下来。另外,在该镇偏远的毛桥,新建了一所完全小学,以满足因撤并后更多孩子就近入学。
  “学校布局集中了,意味着教育投入更集中了。这有利于集中力量建一所、成一所、完善一所、规范一所,既节约了教育资源,又降低了办学成本”。该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股长谢勇直言,在调整之初,各方面阻力不小,矛盾较大,有些干部认为,为建现有这些学校,县、乡(镇)、村投入了几代人的心血,好不容易才实现“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现在说撤就撤,不情愿;家长对孩子到外村上学不放心,怕不安全;还有的家长怕孩子在学校吃住,经济上负担重。
  “对此,县教育局改薄办公室主任马群告诉本报记者,没有强行命令,而是每一步都让群众看到、感受布局结构调整的好处,让他们自愿支持调整,在撤点并校前,多次组织调研,五次调整完善布局的规划,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精准扶贫攻坚要求,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撤并了91所规模小、水平低的学校,同时改建、扩建和新建了一大批辐射周边的标准化学校。同时按照‘整合初中,利用闲置资源发展小学;整合小学,发展学前教育’的办法,使原有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关键还是要在学校内涵建设上下功夫,要让家长和社会感到满意为准”。该县谢桥镇中心学校校长汪传军坦言,在这次全县布局调整中,该镇撤并了两所小学,但却加大了对保留学校的建设力度,目前广源初级中学、化西小学、姜庄小学、土楼小学等六所学校都在改扩建,但更多的精力是要抓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内部管理。“当村民们看到学校教学质量高、管理精细到位时,也就坦然地面对撤点并校了”。
  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强力规范了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一方面始终保持规范办学行为的高压态势,加大了对“三乱”的督查暗访和查处力度,共立案查处21件,4人被开除,71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着力加强教育党风、政风、行风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另一方面实施了《颍上县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随机巡查,随机听课,随机监测,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核心任务。

    颍上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刚和勤管站站长李智颍在第二中学项目工程现场查看施工进度。□特约记者 杨鼎/摄


★ 选贤任能的破冰实验 ★
公开选聘10名中心学校校长,轮岗交流24位中心学校校长

  12月8日下午,在由县教育局法制宣传股股长崔进主持的该县部分中心学校校长座谈会上,本报记者倾听了他们在过去四个月里所面临的挑战,一件件琐碎而意义深远的小事,与其说是话得失、晒成绩,倒更像是一场面对面的心灵碰撞。
  “不足四个月的时间,对于一所学校而言,会发生多大的改变?迈出第一步之前,没有人知道答案。走完四个月后再回首,才豁然发现改变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采访中,一位校长的话让记者充满期待。
  事情还得从今年暑假开始说起,为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机制,县教育系统首次公开选聘乡(镇)中心学校校长,经过笔试、面试,10位中小学校长脱颖而出。同时,对24位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进行岗位交流,交流力度空前。他们面临的新挑战才刚刚开始。
  打破委任,能者上,庸者下。王勇,江口镇中心学校校长是公开选聘的10名校长之一。过去这四个月,他颠覆了以往在陈桥中心学校的教育教学生活,先后经历了迷茫、探索、重拾自信三个阶段。“到学校的前10天,一下子瘦了四千克”。王勇说,上任之初,学校人心涣散、纪律性不强,教师们普遍意识落后,无从抓起的他每天忧心忡忡。
  一番调研后,王勇决定从作风建设抓起,为了督促学校抓好学校基础建设,他曾一下午跑了22所学校,累到最后都没法从车上下来;为了让学校经济透明,他做好学校账目进出记录,定期公示,接受所有人监督……用好人,管好钱,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学校工作逐渐走上正轨。
  就在记者去采访前的一个周末,该中心学校召开薄弱学校改造大会,江口镇镇长在了解到学校的近况后,连用三个“没想到”来点赞王勇的工作:没想到全镇教师的精神风貌变化这么大,没想到全镇的教育均衡化发展进步这么明显,没想到当天全镇规模的会议秩序如此之好。
  同样,在距离江口中心校数十千米外的古城中心小学,在迎来公开选聘的校长李永后,学校的校情、校貌在不经意间发生着改变,加固后的教学楼粉刷一新、教研活动丰富多彩、校园文化日益丰盈、每周一篇经典阅读更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欣慰于学校的改观,有教师编出顺口溜:“材料不迟到,上课不迟到;手机若响起,立即作报告。”短短20个字,字字彰显学校制度建设的完善。
  “老实说,才来这所学校时心里瓦凉瓦凉的,办学条件简陋,所有人都看着我,压力特别大”。李永说,作为公开选聘校长中唯一从中心小学校长走上中心学校校长岗位的人,他没有捷径,唯有不停地干事,“那时候根本感觉不到累,一天到晚都有干不完的事。”付出的结果,是学校的大变样,是教师和学生家长的认可和点赞。
  ……
  10位校长,10所中心学校,改变在一点一滴中。一切都在朝着县委、县政府的预想和安排中发展着。
  “任何一所学校,校长都是方向。校长这面旗子摆得正,学校的发展方向、教育质量、校风校纪就会得到保障”。县委副书记、县长窦灿辉说,过去有些中心学校校长在一个地方一干就是十年八年,长期形成的地方沟,导致工作放不开手脚,不敢管理,疏于管理,大大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今年首次尝试公开招聘,就是为了让能者上、庸者下,从而在学校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
  异地交流,优化资源配置。为了盘活校长资源,该县下的是一盘更大的棋。除了公开选聘中心学校校长,今年还加大校长交流力度,24位校长通过交流到一个个新岗位,用他们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带动一批又一批薄弱学校的成长。
  王怀锋,原三十铺中心学校校长,担任校长八年,管理有方,将面积不大的校园打理得井井有条,到访者皆赞精致、有序。今年8月29日,王怀锋被交流到六十铺中心学校任校长,虽是教育强镇,但因为人多事多,问题自然也多,在旁人看来不是好差事,王怀锋却欣然接受了。
  “在一个岗位上呆久了容易懈怠,现在到一个全新的环境,既是新问题,也是新挑战”。王怀锋说,上任后,他将面临的问题一一列出,各个击破:教师精神萎靡,他就不停地洗脑、教育,开展教研活动,尝试无生上课,组织教师外出学习,每周开展一两次大型活动,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他力排众议,将下午上课时间提前40分钟,放学后增加学生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犹如闯关升级,学校的发展有了很大的提升,在王怀锋的带领下,学校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市级禁毒教育示范校、市级平安校园。
  对于刘传璜而言,过去这四个月,他的活动轨迹大变样,从位于县城最北边的陈校中心学校交流到县城最东边的江店中心学校,他面临的挑战更大:后者办学条件异常简陋,学校用地紧张,不仅缺乏运动场地, 多余的草地都没有。而在陈桥中心学校,一切都是那么欣欣向荣,学校艺体特色教育大放异彩,中考成绩居农村中学前五位,刘传璜完全可以当起“甩手掌柜”。
  “没有退路,只能往前上”。刘传璜说,在他看来,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质比分数更重要,所以他在抓好教学的同时不放松学生体育运动,一边协调学生在附近的政府广场跑操,一边配合政府征地,连续五年没啃下的难题被他克服了,成功征到土地,为学校建起了运动场,一切顺利的话,明年上半边,学生们就可以在现代化的塑胶操场上享受运动的快乐了。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无论是公开选聘还是校长交流,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县教育局人事股股长蒋评告诉本报记者,“人事制度改革一直是全县教育均衡化发展中绕不开的难题,要想实现教育的均衡化、优质化发展,必须得做出改革,不破不立,破是为了更好地立。”
  另外,还打通了教师交流引进的“绿色通道”,首批交流教师110人,引进高层次人才12人。
  乔泽政,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今年秋季通过人才引进回到了家乡颍上县第一中学,担任高一年级物理教师兼任班主任。“这里是我的家乡,我在这儿接受了初高中教育,我深知这里的教育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想为家乡的教育出一份力”。乔泽政告诉本报记者,一回来,学校就解决了住宿,同事们的帮助让他很快融入到集体中,学生们很喜欢他,回家的感觉真好。
  事实证明,这批985高校的人才不仅为颍上县学校注入新的血液,也体现了该县对人才的重视,从而形成连锁反应,也将吸引更多的人才,实打实地为学校的发展作出贡献。 自秋季开学以来,各基层学校发生的可喜变化和良好开局已充分说明,公开选聘校长、校长轮岗交流、教师交流、人才引进正悄然激活颍上县学校管理的一池春水。


课余时光
    □特约记者杨鼎摄于颍上县第四小学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