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在颍上县南部新区第二中学的施工现场,挖掘机、推土机、灌浆机等各种大型机械来来往往,拉土,平地,砌墙,扎钢筋,数百名建设工人正有序忙着;在偏远的夏桥镇毛桥小学,三层综合楼已完工,两层宿舍楼正在浇筑混凝土,临近中午也没有停息……如今,从城市到乡村,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构成了颍上县教育大发展的恢弘画卷。
如果不是实际访问和亲眼所见,记者很难把现代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与淮河岸边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正是大投入带来大建设,大建设成就大项目,大项目构造了颍上教育发展的新支点。纵观颍上教育超常规发展的路径,教育优先发展无疑是最受瞩目的关键词。

颍上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刚,人事股股长蒋评、办公室主任吕刚、勤管站站长李智颍、督导办公室主任李振和、基础教育股股长谢勇、教研室主任郝家峰、改薄办公室主任马群、法制宣传股股长崔进等在座谈会上向本报采访团一行介绍情况
□特约记者 杨 鼎/摄
★ 大投入 大建设 ★
15.7亿元投入建设93所学校
12月8日,颍上县第四小学举行首届田径运动会。在崭新的现代化运动场上,跳绳、跳远、跳高、短跑、实心球等各种比赛陆续开展,精彩不断,加油声、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寒冷的天气阻挡不了学生们高涨的热情,快乐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该校校长刘万才告诉记者,在为期两天的赛程里,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共676名运动员参加五大类10小类项目的角逐。
位于城北新区的第四小学,占地77亩,现有一年级至六年级,48个教学班,2303名学生,是在原保丰中学和北四里湾小学的基础上斥资1.5亿元打造的一所现代化学校,去年秋季刚刚投入使用。
”这里过去就是农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逐步增加,渐渐地成为城区里新的集中区域,但与之配套的北四里湾小学已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改扩建、新建一批学校的呼声日渐强烈”。颍上县教育局勤管站站长李智颍介绍,和城北新区一样,所有城区都同样面临着教育资源的严重不足,2015年至2017年,该县城区内共规划了12个重点教育建设项目,包括城区六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改扩建;并在城区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新建四所小学、四所初级中学、四所幼儿园。截止今年底,整个教育投入已达到15.7亿元,征迁土地1266亩,相当于之前10年的总和。届时,幼儿园学位将增加3600个,小学学位将增加1万个,初中学位将增加1.2万个,将最大限度消除城区大班额、大校额的现象。
“最近20年,城区人口翻了三倍,城区规模扩大了三倍,可学校却只增加了三所,怎么能够满足有学上的需求?更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全县均衡教育问题,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势在必行”。该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刚告诉本报记者,首先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把教育优先发展作为了本届政府的头等大事,并且是一把手亲自抓,资金、人才、工作重心等一切向教育聚焦,一切向教育先行。
与此同时,向农村学校和乡镇薄弱学校倾斜,仅今明两年将投入4.75亿元,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原则,全面改善全县薄弱学校。仅今年就要完成80栋校舍、11个塑胶运动场、37个校附工程的新建,改扩建62栋教学楼、65个围墙;采购89间云桌面微机室、1140万元图书。
走访中,本报记者看到整洁的楼房、美化过的围墙、硬化平整的操场、高级塑胶跑道、图书阅览室、心理辅导室、电教室、留守儿童亲情活动室……连同一栋栋设施齐备的学生公寓和教师周转房、舒适温馨的师生餐厅等,构成了颍上县城乡一道道最亮丽的风景。

快乐大课间 □特约记者杨鼎摄于颍上县第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