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解决实际难题为切入点 教师在家门口全员参与教研
12月9日,周五,迎来大雪节气后的颍上县格外的冷,风吹在脸上刺骨的疼。跟往常一样,简短的碰头会后,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郝家峰裹紧袄子,拎着公文包,径直走向县实验小学。今天,他要随机听一节课。与此同时,教研室副主任王家良一行匆匆上车,他们今天的工作是赶到距城区较远的六十铺中心学校开展中小学语文、数学学科的观摩课。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个办公室里15位教研员间,见面打招呼不再是“吃了没”,而是“今天可下去?去哪儿”。
郝家峰说,为了冲刺明年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的验收,该县教育局织就了四级教研网络,根据地理位置,将全县划分为六个教研片区,覆盖所有中小学,各教研员根据学科包片抓落实,通过教研来发现和解决一线教学中的实际难题,从而推动教育质量的提升。
如今,在颍上县中小学,教师研究意识强烈,名不经传的农村小学都陆续承接了一批省级、市级,乃至国家级课题;伴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一系列转变,从省城取经来的自育自学模式,在颍淮平原生根发芽……教研犹如一股春风,吹醒、吹活了课堂,教研兴校、教研强校变得触手可及。
四级教研网络人人参与
不出远门就能学习
上午8时30分,观摩课准时开始。从全镇上百名语文、数学教师中海选出的十多位选手挨个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课堂教学。台下坐着一排评委,除了王家良,还有所属的第四教研片区的兼职教研员王田祥和高飞、六十铺镇市级比赛一等奖获得者等数位教师,大家在一起集中点评、交流,现场学习气氛浓厚。
“这样是想培养一批教师评委,毕竟评委不是所有人都能当的”。郝家峰说,近年来,通过调研一线教师的课堂,发现很多教师听课、评课能力薄弱,“听不出来别人教学中的好坏,自己怎么能成长?所以说,教师的评课能力是我们教研室促进发展的一项”。为此,教研室牵头,联合片区兼职教研员多次组织开展观摩课,通过做评委的过程,让教师自己获得成长,取长补短,促进专业发展。
中午近12时,观摩课结束,意犹未尽的教师们依旧将评委席团团围住,你一言我一语地咨询着。人群外,王家良笑言,之前当地因为远离县城,教师们教研意识不强,教研活动一度“看不见,摸不着”,如今,这样的场景不仅时常上演,还是六大教研片区日常活动的一个缩影。
所谓四级教研网络,即以县教育局教研室为龙头,片区教研协作组为中心,乡(镇)学科中心教研组为依托,以学校教研组为基础的四级教研网络。2016年2月,为了补充教研员队伍,县教育局从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选聘了74名教师作为兼职教研员,他们参与教研室的随机听课、巡查、监测等有关教研活动,负责教研信息的上传下达,他们充分发挥着教研室和一线教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有了四级教研网络,教研活动可以常态化开展,人人都可以参与进来”。郝家峰说,原先教师们的教研意识普遍淡化,开一次全县的教研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指定学科教师不能尽数到场,其中还不乏一些其他岗位教师临时代参凑数,教研效果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但现在四级教研网络覆盖了全县所有学校,每个教师都是这个网络上的节点,平常可以不用出远门就能参与教研活动,以当天六十铺镇举行的第四教研片区的观摩课为例,很多教师几乎不出校门就可以享受一场学习之旅。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满足了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
瞄准教学难点发力
教研成均衡教育新引擎
拉起教研队伍,织就四级教研网络只是第一步,县教育局教研室的目标是要用活、用好这支队伍,让教研成为全县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新引擎。
“教育均衡化发展归根结底是质量的均衡,教研作为教育质量的‘牛鼻子’,就义不容辞需要担起这样的作用”。郝家峰说,颍上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基建薄弱,中高考名次靠后,要想从这样的现状中突围,教研是盘活每一所学校的内在动力。四级教研网络在开展日常教研活动时,时刻瞄准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难点。
在郝家峰的带领下,记者到县实验小学,听了四年级教师王晓利的一节语文课,40分钟里,王晓利讲话不足10分钟,在她的引导下,学生很有秩序地先自学,再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到最后的教师点拨,全程都是学生交流、争辩的声音,面红耳赤、竖起大拇指为同伴点赞成了课堂上不一样的风景。
业务校长王永攀颇感自豪地说,这套自育自学模式如今已辐射到全县各所学校,不仅获得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兄弟学校的认可,也切实带动了一批薄弱学校的成长。今年初,该县的课改推进会更是直接在该校召开。
“简单地说,自育自学模式就是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由教师一言堂转变为以生为本,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语言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而这正是一些偏远、薄弱学校所急需改变和学习的”。郝家峰说,鉴于这样的考虑,该县把该校作为试点校,并逐步在全县推广。如今,县实验小学的课表直接挂在校园网上,供全县教师参考查看,几乎每周都有别校的教师过去听课。
在众多辐射学校中,谢桥第二小学是成长较快的一所学校,培养了学生,成长了教师,发展了学校,从生源逐年萎缩、办学处境艰难的一所村小学,突围成当地学生家长交口称赞的“家门口名校”,教育质量监测更是跻身区域前列。
郝家峰说,类似的以学校教学难点为切入口的案例还有很多,如针对一线教师教育理念落后的难题,县教育局教研室组织学习,听身边的教育专家现身讲学,去外地交流、学习;考虑到众多教师缺乏做课题研究的经验,就手把手指导教师发现课题、申报立项、开展问卷调查、写结题报告,如今仅县实验小学一年就申报了四五个市级课题,全校上下形成你追我赶的教研意识,学术研究的理念根植每一位教师心中。
回顾这一年来所做的工作,郝家峰颇有感触地说,从微观而言,教研网络上的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成长,有了更多、更广的平台交流、学习,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教育大家,及时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育方式。从宏观而言,教研一小步,教育均衡一大步。“要想真正实现教育均衡,不转变观念和思维肯定是不行的,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改变观念”。

颍上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郝家峰在县实验小学南校区四年级教室和该校教导处主任崔文国、任课教师王晓利交流课堂教学。 □特约记者 杨 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