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班级德育工作 低年级读写训练的几种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平凡的岗位 不平凡的执行力
14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5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51期  下一期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班级德育工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东至县张溪中心小学 曹启银 发布日期:2016-12-14 14:06:39

    小学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班级教育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与其他各学科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向人格健康和德行统一的方向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起着主导作用。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创造性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示范教育,以身作则
    良好的师德对学生人格的培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名教师,自身的人格、语言、行为和情感具有无尽的感染力,这种师德的魅力能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教师的人格魅力首先体现在对人的真诚和善良上,教育学生不是演戏,绝不能搞双重人格,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使自己的品行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语言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会感到教师就是他们的榜样,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将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
    二、丰富活动,优化环境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取消“开”班会的不成文惯例及强调规范、通知事项、训话批评的“一言堂”常规,将班会分解成若干集体性、情境性、竞争性、趣味性较强的板块,如“心理健康讲座”、“名著欣赏”、“音乐茶座”、“百科知识竞赛”等,以小组为单位,分期进行。既使班主任摆脱了班会没什么可“开”的盲目和空泛,又丰富并活跃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增强了知行德育目标的可感可知性,加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面,锤炼了学生的思维,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情感对话,人性关照
    作为一种内心体验,人的思想感情具有趋同、共鸣、感示等特性。悉心观察、谅解同情、体恤宽容、关心安慰以及以情感人、用心灵对话等德育方式,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的整合和运用,具有特殊的渗透和沟通作用,能够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情相连、心相印的桥。同时,班主任还要理解宽容,善待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能包容学生,想尽办法帮助他解决问题。从一点一滴开始,化整为零,有的放矢。
    四、道德选择,期望引导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启承转合之中,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自尊要求特别强烈。因而,师生之间必须互换心理位置,多层次、多渠道地沟通。班主任教育学生必须以期望行为代替批评行为,以真诚代替厌弃,不把智育后进生等同于全面发展中的后进生,并根据其个性特长,分配其从事适当的班务工作或参与竞争性的集体活动。采取以正面激励为主的德育方式,把肯定与信任的信息传输给他们,使其在不否认自身主体性的前提下,认识到优秀的品质比恶劣的品质更有力量,更能赢得他人的认可和赞扬,从而尊重他们的自尊心,引导其道德判断意识和自愿选择行为趋于统一,使“外部力量通过内部因素产生作用”,在不断积累滚动发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向上的精神状态。
    五、参与体验,训练自我
    我们所提倡的道德体验,反对逃离生活,主张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和自然之境,愉悦、自主地参与真实的道德实践活动,以体验为切入点并通过体验形成每个人独特的情感态度系统和意义世界,促进情感和认知相互影响以生成和发展完整的个体德性。道德体验不在于一种形式的追求,而在于它不仅能促进道德认知,增进道德情感,更能培养道德意志,增强道德意识,提高道德辨识能力、选择能力、自控能力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真正拥有与道德发展相和谐的自身道德成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