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莲洞的树叶 老掌柜 矾山中学赋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5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51期  下一期
矾山中学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南 阳 发布日期:2016-12-14 13:09:24

  潜川吾原乡,数千载文昌闪亮,庠序星罗,书墨芳芳;庐江我故里,百年来奎斗高照,杏坛棋布,名校煌煌。
  矾山中学,青史悠长。一九三九,创校润甘泉而诞,曰“四维中学”,址在柯坦西乡。一九四六,“四维”移庐城东郊,承亲民传统,广受百姓赞扬。一九四九,“四维”迎红日转制,曰“新民初级中学”,一时口碑甚响。一九五二,“新民”乘春风南迁,曰“庐江初级中学”,舍于卢氏祠堂。一九五九,吾校始设高中部,曰“矾山中学”,自兹迈向康庄。十年动乱,教职散三地,财物五分光。堂堂学府,半为牧场。一九七六,拨乱反正。此后四十年间,风正帆扬,屡登红榜,跻身名庠。
  母校矾中,读书天堂。钟子山麓,黄陂湖畔,窗含秀山,门衔绿水,得山水田园之灵气,蕴仁智之情商;玉兰相邻,竹林作伴,身在幽境,心栖梦园,享一镇三矿之地利,远市井之喧攘。春草茵茵,赏花扑蝶,显童少稚趣;冬景美美,踏雪访梅,作锦绣文章。夏莲田田,鸟声蛙声歌声声声悦耳;秋色嫣嫣,稻香桂香书香香香芬芳。谁说地偏,读书何必处闹市,孟母居此不思迁;何谓境僻,求学最宜在静苑,弈秋也称好地方。
  吾校矾中,师风纯正。斗转星移,师道如一,凝无上师魂;风雨沧桑,师德不变,铸“矾中精神”。吾师不忘初心:一旦从教,不渝终身。爱校如家,乐教痴心。不慕繁华,甘居小镇。愿为春蚕,红烛高擎。吾师心洁身正:温文尔雅,淡泊宁静。钟山松骨,黄陂莲心。矾状纯净,铁样坚韧。人师经师,己达达人。吾师爱生亲民:有教无类,大爱怀仁。亦师亦友,师生平等。襄助贫困,温暖后进。视生如子,惠及家人。吾师教风严谨:敬畏教育,课堂神圣。一丝不苟,用力十分。晨习夜备,不倦诲人。精讲细练,辅导全心。吾师学高技精:因材施教,德艺双馨。文理交融,一专多能。数物语英,曾誉皖中。诸多学科,全县闻名。师风淳化学风,学子如影随形。耳濡目染,    践行。历届校友,如潮好评。或曰:“有其师必有其生也。”
  矾中矾中,桃李芬芳。泉润七七春,众多嫩苗拔节长;桂开六四轮,莘莘小树成栋梁。每逢毕业季,图书馆前精英萃聚,泪眼相向,不愿说再见;又到离别时,共青堤上才俊云集,深情难舍,一步三回望。济济平民儿女,胸怀祖国,从古镇石径走出山乡,或为政坛要人、科技翘楚,或为学术大家、军界骁将;芸芸寒门子弟,放眼世界,自矾都大道奔向四方,或为文化贤达、教坛名师,或为百业能手、民企巨商。桃红李白天下,最是师恩难忘。寸草常思报春晖,争为母校增荣光。
  矾中矾中,再创辉煌。二○一六,惠风和畅。喜各方应天时、尽地利、解民意、适校情,倾心关注留守儿童;赖县府立标杆、给政策、投巨资、聚群力,助推吾校扬帆新航。春苗润好雨,秋菊浴艳阳。一园老树发新枝,满目新花添锦上。校容校貌,崭新气象。绿掩大道,红披长廊。青山衬楼宇,花香溢学堂。韫玉亭下,偌大校园美如画;孔圣像前,一池碧水映彩墙。办学硬件,一流倚强。馆室齐备,功能多样。公寓四季春,食堂饭菜香。运动新场,身心皆炼强体魄;综合楼中,知行合一增素养。学校管理,精细有方。全师参与,慈心柔肠。父母远子女,犹如在身旁。学习专心,闹中取静无旁骛;生活无忧,校园家园一个样。师资建设,长远构想。名师荟萃,克短扬长。新老互结对,取经学同行。激活机制,众师争当育人秀;上挂下派,城乡学校共成长。赞曰:读书胜地景更美,历史名校换新装。幸福民生添亮点,教育强县著华章。
  丙申之秋,金风送爽。几代校友,欢聚一堂。庆贺母校喜寿诞辰,悦听吾庠杨柳新唱。吾触景生情,百感交集,抚今追昔,爰赋百行。
   □作者系庐江县矾山中学1970级高中校友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