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市县资讯 图片新闻 合肥一中校史馆揭牌开放 校园简讯
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5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51期  下一期
蚌埠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进入快车道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特约记者 王 浩 项立叶 发布日期:2016-12-14 13:11:58

   本报讯 近日,第三届全国智慧课堂观摩研讨会在蚌埠市第二中学举行。会议设9个主会场、13个分会场,46节优质智慧课堂观摩课精彩纷呈。来自全国21个省237所中小学的两千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近年来,蚌埠市主动拥抱“互联网+”的时代,围绕智慧教育开展一系列教育信息化创新实践,确立了“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实践智慧、教研为本,集中展示、分享提升”的智慧教育工作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为中心,以机制建设和应用培训为保障,在市域层面全方位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市中小学教育变得越来越“智慧”。
   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近三年共投入了近六亿元,实现全市中小学宽带接入率100%、校园网建有率100%、“班班通”城乡学校100%覆盖、教师空间开通率100%。全市新增计算机1.3708万台、录播教室75个。目前,师机比为1.3∶1,生机比为9.1∶1,数字化校园30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为智慧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增强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坚持把信息技术的应用作为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关键环节抓牢、抓实。坚持在教与学这个主战场中,把教育信息化应用变成常规教学活动。重点抓“五课”建设。“班班通”设备全方位融入常态课教学。让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多学科、多层面、高频率参与教研活动,全市“班班通”设备的常态使用率在83%以上。教学点在线课堂实现全覆盖,全市第一批、第二批在线课堂开课率达到100%以上。“智慧课堂”稳步推进。确定了城乡均衡、各级各类学校兼顾的15所试点学校,并投入资金1500万元予以保障,以大数据资源共享的智慧教育正在向全市普及;“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项目研究”进一步深化,由三所项目校逐步向教育集团核心校向成员校扩展,参与实验的学校已经达到11所,翻转课堂教学正在解构传统教学模式;“一师一优课”吸引教师广泛参与。全市专任教师2.6万人报名晒课教师2.444万人,网上晒课2.4952万节。首届评出县级优课508节、市级优课203节,有76节获省优、23节获部优。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融合教育信息化技术与学科建设。启动了为期四个月的首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9+1接力晒活动,该市辖三个县、六个区,以及市教育局局属学校共10个区域主体全部参加。整个活动有34个单位做了经验交流,参加观摩人员达5000人次以上,63所学校181位教师进行了课堂展示或经验分享。积极发挥典型的引路和带动作用。如第二实验学校在网络教研行动研究中,由点及线,由线及面,突出人本、生本、校本特色,逐步形成了“传统+网络”、“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研”模式。朝阳路第三小学充分利用省资源平台,建立“个人资料库”,加入“教研朋友圈”,开展“网络教研会”,促进师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共同成长。
   2016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到蚌埠市调研,他对该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创新发展给予充分肯定。5月,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现场会在蚌埠市召开,来自全省的七百四十多名教育工作者观摩了分布在普通高中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四个分会场的精品课展示,集中呈现了该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
   好风凭借力,送我入“云”端。据了解,蚌埠市信息化建设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理应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列。下一步,该市将以《“十三五”智慧教育发展专项规划》为蓝图,进一步深化“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建立“以建设为导向”、“以应用为导向”经费投入机制,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力争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人人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智慧教育对终身教育的全员、全程、全域优质服务。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