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家长在校门口停车不能以孩子做筹码 孩子学琴 家长炫耀 “专利抵论文”切中职教培养规律 铲除“裸条借贷”毒瘤 真心实意助生强身健体
0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5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51期  下一期
“专利抵论文”切中职教培养规律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浙江永嘉学院 王寿斌 发布日期:2016-12-14 13:10:51

   以专利替代毕业论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针对新问题的务实研究,离不开有效的过程监控。
   本学期即将结束,大学毕业生们普遍面临找工作和写论文的双重挑战,写论文成为毕业班学生苦于应对的头号难题。近日有媒体报道,为了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出台了一项毕业新政,学校允许部分专业学生以专利代替论文。没有毕业论文不要紧,只要手上有专利,照样可以顺利毕业。
   客观来说,允许学生以发明专利代替毕业论文,并非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创。前几年社会普遍诟病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作假时,就有学者提出以专利成果替代毕业论文的主张,可惜很多高校将金点子束之高阁。从这种角度看,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明确出台校规,使这一创新设想真正落地,率先探路,实属难能可贵。
   近年来,关于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如何定位?职业教育如何办?一直是业界争议的热点话题。结果往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论文发表了很多,研讨会议开了若干次,创新点子也层出不穷,可一到实际操作层面,却常常逃脱不了夭折的命运,这是高职院校创新教育的一个死结和“瓶颈”。笔者认为,从制度创新和育人导向创新的角度看,至少有四大改变值得肯定:一是改变了以往“一刀切”的做法。不管是本科生还是高职生,单以论文评判有失科学、合理,不仅收不到好的效果,还会倒逼学生弄虚作假。二是改变了追求“高大上”的不切实际做法。论文定字数、定格式,甚至定发表刊物级别,其实是本科高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或研究生教育的学术要求。三是改变了以教师为本的考核方法。在教师统筹下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围绕教师的想法去撰写命题作文,是通行做法,但无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四是降低论文要求,倡导多元评价,重视技能培养与创新激发,显然更能体现职业教育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和灵活性,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风向标。
   经过几年的学校教育,毕业生们普遍具备了可以出成果的知识和技能积累,而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他们有想出成果的愿望和冲动,学校允许学生以专利替代毕业论文,很容易促进其沿着创新、创业的路子走向成功。反之,有些学生在校刚有些兴趣,有好多想法有待实施,结果却被毕业论文缠住手脚,最终很可能一事无成,这无疑是重大的智力损失。
   创新的制度更需要创新推广、创新实现。以专利替代毕业论文是实践层面的创新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其工匠精神,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针对新问题的务实研究,也需要展开有效的过程监控,必须以严苛的制度来杜绝少数学生走“买专利,虚挂名”的投机行径,避免让学生买专利成为“产业链”。同时也要看到,允许以专利替代毕业论文,并不代表废除论文制度,而是倡导针对不同专业区别对待。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更适合研发专利发明,而文科类学生完全可以用项目运行、活动推广、重大课题研究等替代论文,其异曲同工之处在于鼓励学生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培养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