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家长在校门口停车不能以孩子做筹码 孩子学琴 家长炫耀 “专利抵论文”切中职教培养规律 铲除“裸条借贷”毒瘤 真心实意助生强身健体
0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5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2月14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51期  下一期
整治家长在校门口停车不能以孩子做筹码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蚌埠市梅桥中学 周广容 发布日期:2016-12-14 13:09:56

   最近,浙江省杭州市一位家长爆料:他的孩子在城西一所小学就读,学校在大门(面向西行路)南面的机动车道上画了一条横穿西行路的黄线,黄线内禁止学生家长停车,违反规定将扣除班级集体分,并影响学生三好学生等考核评定。
   应当说,在私家车接送学生越来越多,校门口安全特别是小学校门口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忧的当下,学校重视并采取一定措施解决校门口安全隐患,无疑值得肯定。但良好的意愿得有恰当的方法,否则就有悖教育特有的美好属性。
   首先,违反规定停车的是学生家长,我们无权处理家长,但不等于就可以将责任转嫁给学生,以学生为“人质”,致使学生在这一事件中不明不白受到牵连,并成为终端受害者。其次,学生家长违规停车,学校便以所谓的扣除班级集体分、影响学生三好学生等考核评定要挟或钳制学生的规定,没有任何教育法律、法规的依据,甚至连基本的教育伦理都不符合,属于典型的教育权异化和滥用。再次,评选三好学生等自有规定和条件,无外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考核因素,没见过家长表现也在考核因素之列的。
   该校的做法对震慑在校门口违禁停车的家长,或许会有一点的作用,但那不是教育,是教育权的滥用,是“软暴力”利用孩子的结果。
   为今之计,一是通过召开家长会、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等方式,实施正面宣传,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在校门口违禁停车对学生安全造成的隐患;二是提倡学校设置护学岗,学校领导、教师在学生上下学期间,分批到校门口迎送学生、疏导交通。此外,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与交通警察部门或辖区派出所联系,让执法部门依法行使职责,敦促乱停乱放者离开。如此多管齐下,或可切实保障校门口安全。
   但无论怎样,整治并解决家长在校门口乱停车的问题,都不能以学生做筹码,通过整治学生,迫使家长就范。这是对学生和家长人格的尊重,也是教育者应当遵从的教育底线。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