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社 让习作充满“真”材“实”感 叩开清华之门 诵读经典 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老师的人文素养
16版:课堂内外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4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4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诵读经典 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岳西县中洲小学 汪铃芳 发布日期:2016-11-30 13:57:32

    学校于2015年9月顺利获批《运用国学经典培养儿童文明素养的实践研究》这个市级科研课题,而我有幸参与了第五个子课题“培养儿童语文素养”的研究。在此,我结合课题研究中的具体做法,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一、与时俱进,诵读经典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师范大学与老师座谈时指出:“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番话引发公众广泛热议,但我觉得习主席是在强调一个教育常识——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在教材中加入一些古诗文,是语文教育的题中之义。
    据悉,今年秋季,语文教材大幅增加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比重,占一至六年级全部课文的30%,七至九年级全部课文的40%。这些反映了一个共同的问题:“我们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国学经典嵌进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
    二、依托教材,上好经典
    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们爱读国学经典,课程就是最好的抓手。我校已全面开设国学经典课程,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安徽教育出版社根据《指导纲要》编写的《国学经典导读》一书,书精选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道德经》等国学经典篇章,加以注释、翻译、解读,适当进行拓展延伸。
    我以前也上过国学经典类文章,但都只是带领学生读一读,有时间就让他们背一背,可想而知,效果不够理想。今年上半年,课题组主持人储满良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国学经典课、本子课题组组长胡丹丹老师也上了一节诗情画意的声律启蒙课。听过两位同事的课以后,我也在思考适合学生诵读经典的方式。在我的国学经典课堂上,我也注意设计多种形式的读,注意用精美的课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效果也比以前好多了。每节课上学习的片段,大部分孩子都能顺利地背出来。
    三、多管齐下,提高素养
    单靠国学经典课程上课的时间来读经典很明显是不够的,每天的晨读课也得高效地发挥作用,经典长廊和广播里的经典片段让孩子们入眼、入耳,经典诵读比赛就是展示和提高素养的平台。
    每天放学后,校园广播就会循环播放国学经典片段。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就是最美的音乐了。他们或一边整理书包,一边随声附和;或一边站在窗前,眺望远山,一边凝思;或一边牵着妈妈的手,一边与妈妈一起诵读着。
    最终在上半年举办的一二年级组第一届经典诵读比赛中,我们班比赛成绩喜人,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三等奖,分别授予三星级诵读之星和一星级诵读之星。
    把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是每一个老师的职责。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经典,为提高孩子们的语文素养,为培养孩子们的核心价值观而努力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