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基础教育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
10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4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4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安徽省基础教育公众满意度调查报告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6-11-30 13:58:22

(节选)


调研目的及指标体系构成
    为客观了解公众对基础教育的满意度,从而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中肯建议,安徽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安徽省基础教育公众满意度调研组”课题组,本着长效性谋划本次调研活动。调研旨在把握省内城市间区域性教育差异,客观反映民众对区域教育事业发展及教育改革效果的评价。整个调研活动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明确公众对基础教育关注的主要内容,建构指标体系;第二步围绕指标内容体系,设计问卷并实施调研。
    (一)梳理公众关注的基础教育指标体系
    通过集体座谈、个别访谈等形式,访谈对象主要是来自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和学生家长、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共计访谈385人次,分别来自合肥、阜阳、铜陵、安庆、淮北、马鞍山、滁州、宿州、六安等9个城市。对公众眼中的基础教育及关注的主要内容进行收集、梳理、归纳,构成以被访对象为代表的公众关注的基础教育指标体系,主要体现在六个纬度:教育环境、教育质量、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教育目标以及教育管理,每个纬度包括若干分项指标(见表1)。

表1  公众关注的基础教育指标体系

    (二)问卷设计与组织调研
    根据第一步归纳出的指标体系内容,分别设计出基础教育公众满意度调查问卷的学生卷、家长卷和教师卷。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以随机了解公众对基础教育各主要指标的满意度。
    面向全省16个省辖市开展的问卷调查,对象包括来自基础教育各学段的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共收集有效问卷11381份。
    学生卷有效问卷3144份,其中来自不同学段参与调查的学生比例分别为小学60.2%、初中28.0%、高中11.8%;来自市区的88.5%,来自农村的11.5%。
    家长卷有效问卷5914份,参加本次调研的家长职业涉及面相当广泛(见图1),其中职业涉及商业、服务行业的家长居多,占比25.9%,其次是来自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的家长,占比18.6%,除此之外,农民和外出务工的占比也相当大,共占比28.3%,其中农民占比17%,外出务工人员占比11.3%。


    图1 安徽省各地市参与问卷调查的家长职业情况
    教师卷有效问卷2323份,小学教师占比53.5%、初中教师26%、高中教师20.5%;各年龄段占比情况(见图2),其中城市教师占比70.2%,农村教师29.8%。

    图2 各市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年龄情况

公众对基础教育满意度的总体评价
    (一)整体感受
    此次围绕公众关注的基础教育指标体系开展的教育满意度问卷调查,其覆盖面遍及全省16个省辖市,调查对象包括中小学的在校学生、学生家长和教师(含教育管理者)。从调查结果来看,公众对学校教育质量、教师教学水平、校园环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教师公平对待学生、校园安全等项指标的满意度较高(百分比数值均在50%以上);而对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教育经费投入(如教师工资收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班额管理和家校合作等项指标的满意度相对偏低(见表2)。
    从数据来看,满意度有待提升的几项指标事实上也正是目前安徽基础教育发展所着力改变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如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已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举措而努力改进中,班额超标现象也正自上而下地全力加以控制,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多样化特色化的学校课程建设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中逐步改善,在“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对这些问题应继续加大改进力度,这也是获得公众对基础教育高满意度的关键所在。当然,对于满意度相对略高的几项指标需要社会各方继续合力,在已有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实实在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表2 公众对相关指标的满意度分项排序(%)

    (二)各市相关指标满意度情况
    根据已有的相关数据,着重对全省16个省辖市六项指标的满意度进行了统计,其中教师教学水平、教师公平对待学生以及校园环境的满意度较高,而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班额标准化以及家校合作的满意度较低(见表3)。
    满意度较高的三项指标中,“教学水平”满意度排在前5名的城市依次是:铜陵、宣城、滁州、合肥、池州;“公平待生”满意度排在前5名的城市依次是:合肥、池州、铜陵、滁州、蚌埠;“校园环境”满意度排序的前5名城市依次是:池州、黄山、铜陵、宣城、滁州。然而,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方面,16个省辖市的公众满意度整体偏低,近七成地市的满意度竟然未达到30%;班额超标现象普遍存在,且各市情况存在较大差异,达标率从9.8%到45.4%不等;家校合作的重要性虽已逐渐为大多数公众认识到,但是在实践层面仍有诸多欠缺,只有40%左右的满意度。如何进一步发挥家校合作对学校教育和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亦成为当前一个重要的教育议题。

    表3 16个省辖市六项指标满意度排序(%)

    图3  16个省辖市六项指标满意度构成

    (本文系“安徽省基础教育公众满意度调研组”2015年度研究成果部分节选。调研组成员为钱立青、刘凤华、刘昌福、钱梅娟、韦立君、阚逸群、陈珊珊、胡海燕、李杰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