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以生为本 激“趣”促“学” 借助博客创建特色班级 借助博客创建特色班级
15版:学科纵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3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35期  下一期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无为县杏花泉中心小学 李贵根 发布日期:2016-11-16 13:43:12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相对于成人来说,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略有不同,是初级的、广义上的创新,但随着儿童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心理发展渐趋成熟,可能发展为高级的、狭义上的创新。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发是培养创造人才的起点,只有注意从小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为成长为创造性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让学生心理安全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之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因此,创设一种民主的、宽松的课堂气氛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只有在心理安全、精神振奋的状态下,才会打开思维的闸门,萌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革新观念,树立民主作风,放下架子,露出笑脸,走进学生中间,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反,若教师摆出师道尊严的架子,板着严厉的面孔,动辄训斥学生,学生就会处于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创新也就无从谈起。
    二、让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发现创新的基础,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新意识源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引导让学生提问,于不经意处发问,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著名特级数学教师黄爱华在教授《百分数的意义》时,在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后,以“学了新知识后有什么新想法”为“诱饵”,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浮想联翩,“创造”出“十分数”与“千分数”概念,扩展了对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创新”了原有的认知结构。之后,黄教授又让学生在会写百分号的基础上,动手设计千分号,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让学生学会思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
    积极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如何思考、学会思考、具有一定的思维形式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及教学内容,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有这样一道开放性习题“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6400米的两地乘坐不同的交通工具行驶,一人骑摩托车每分钟行600米,另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经过几分钟两人相距4000米?”
    为了能够正确解答问题,应调动形象性思维,将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实现“几何直观”。若是相向,其一,相遇前相距4000米,(6400-4000)÷(600+200)=3(分钟), 其二,相遇后又相距4000米,(6400+4000)÷(600+200)=13(分钟);如是同向,也只有骑自行车在前,骑摩托车在后追赶这一情况可能发生,追上之前相距4000米:(6400-4000)÷(600-200)=6(分钟),追上之后又相距4000米,(6400+4000)÷(600-200)=26(分钟)。这样的开放性习题需用开放性思维解决,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事实上,数学中大多规律的发现都是依靠大胆的猜想得到的,如哥德巴赫猜想、四色问题、七桥问题等,但猜想是否正确应通过证明等形式来验证。这是科学发现发明的一般途径,也为我们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提供了有效途径。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