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统筹联动 促进城区教育一体化发展 蜀山区中小学发展规划与章程审核工作完成
10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3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3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加强统筹联动 促进城区教育一体化发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苏 锐等 发布日期:2016-11-16 13:40:12

芜湖市探索城区教育管理工作新机制

□本报记者  苏  锐
  特约通讯员  王红月  陈宝海

    据悉,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的关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提出的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芜湖市积极改革,逐步完善市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形成“市级统筹、以区为主、区域联动、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促进市区义务教育“一盘棋”发展和优质均衡发展,努力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进,形成城区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良性机制。对此,记者采访了芜湖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
    市区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划归各区管理
    芜湖市委、市政府着眼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面对择校这一困扰义务教育发展、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积极作为,勇于破解。从2004年起,该市教育局将直管的12所小学和独立初中,全部整建下放到各区,由各区进行统一管理。市教育局做好统筹管理和协调工作,对涉及全局的重要工作进行统筹,对涉及市直属学校与区属学校的矛盾进行协调。在将小学和初中下划到各区管理的基础上,还停办了荟萃中学、萃文中学、儒林中学3所通过选拔招生的市直属初中学校,为进一步实行就近、免试、划片入学扫清了障碍。该市于2006年出台了《芜湖市关于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一律按居住地就近、免试、划片入学。市委、市政府负责同志率先向全市表态“不批条子,不打招呼”,市直各部门大力支持。教育部门根据办学规模和当年生源分布情况,负责为每一名新生安排一所就近的公办学校,学生们就近入学。市监察局、教育局进一步严肃招生纪律,出台相关政策,接受社会监督,严禁任何学校招收择校生,严禁同城借读,市区内义务教育招生基本实现“零择校”。
    统筹义务教育招生和高中阶段招生
    探索城区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对招生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保障就近、划片工作的实施,促进中小学均衡发展。芜湖市积极探索城区统一的招生管理机制,市教育局每年制订《市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意见》,指导各区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做到“五个统一”,即市教育局牵头统一开展户籍和房产证审核、统一进行学生数摸底统计、统一确定学校服务范围、统一将学生分到各学校、统一进行学籍审核和公示。各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负担组织实施区域内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招生工作,具体做好划片工作,将学校招生计划和服务范围向社会公布,为辖区内的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公办学校的名额。据了解,该市还不断改革高中阶段的招生制度,促进市区初中学校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招生实行“三个统一”,即市教育局统一制订招生政策、统一下达招生计划、统一将省示范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市区各初中学校。芜湖市坚持将省示范高中的部分招生指标分配到每一所初中学校,不断完善省示范高中指标到校生的分配方案,不断扩大分配比例,从2013年起将省示范高中分配指标生比例扩大为招生计划的80%,让薄弱学校的学生同样有机会进入省示范高中学习。早在2013年起,该市就取消了市区普通高中的择校生,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进一步推动了城区的义务教育学校一体化发展。
    解决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四块硬骨头
    在实施市区一体化管理和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逐步解决,有些硬骨头需要去“啃”,有些钉子需要去“拔”。芜湖市借助《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出台的契机,积极向社会广泛宣传政策,争取广大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同时想办法去化解矛盾、解决四大遗留问题。一是2012年停办了安师大子女班,学生分流到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和安师大附属萃文中学,解决了一度存在的“校中校”问题。二是2013年停办了市27中和荟萃中学的初中信息技术实验班,取消了两个信息技术班“跨片招生”的特权,鼓励学校通过兴趣班的形式来发展学生特长。三是2014年规定安师大附属外国语学校划片招生,做到了义务教育学校100%划片招生。四是遏制高中阶段“同城借读”现象,严查了南陵中学的违规招生和收费行为,市区和四县的省市范高中基本不招收“同城借读生”。“啃”掉四块硬骨头,扫清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使芜湖市教育环境更加公平公正,得到老百姓的积极拥护。
实施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芜湖市以打造教育名城为目标,统筹配置教育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了城区一体化发展。该市出台了《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共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芜湖市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以奖代补资金实施办法》,以及有关名园长、名师、名班主任工作管理与考核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和“三名人才培养工程”,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迈进。市政府规定城区新建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原则上采取“优质学校+分校”“优质园+分园”的方式,举办由优质中小学、优质幼儿园冠名的分校或分园。全市形成了安师大学前教育集团、小燕子教育集团、无为三中教育集团等为代表的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教育集团15所,以安师大附属小学凤凰城分校、芜湖师范学校光华星城校区、锦苑实验幼儿园沈巷分园为代表的优质学校办分校(分园)52所,中小学结对、幼儿园帮扶对130对,引进北京师范大学等外地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办学、办园5所,成立名校长(园长)、名师、名班主任工作室37个。在优质学校的辐射和名师的带动下,一批新建学校和薄弱学校走上优质发展之路。另外,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市政府出台了《芜湖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方案》,鼓励教师从优质学校向城区薄弱学校流动,规定在同一学校任满10年的校长原则上应进行交流,教师晋升高一级职称必须在任期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职满1年以上。同时,对到分校和偏远学校支教1年以上的教师给予交通、通讯、伙食补贴等。各县区积极推行教师交流,每年区域内交流的教师约15%。弋江区率先在全省开展教师“无校籍管理”试点工作,推进教师“区管校用”,促进教师动态调整、合理流动、科学配置。
    在探索城区一体化发展工作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芜湖市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是完善了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学校下放到各区,以区为单位进行人、财、物的优化配置,使义务教育“以县(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得到落实。二是规范了学段的管理。各区对各小学和初中学段进行管理,有利于以区为单位开展教学和教研工作。三是杜绝了学校招生的随意性。市教育局对城区招生进行统筹管理,使招生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四是维护了教育的公平。公正的招生机制杜绝了招生“潜规则”,实现了“阳光招生”。五是集团化办学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六是均衡配置了师资力量、生源,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倾斜,使薄弱学校逐渐壮大起来。
    为此,芜湖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城区一体化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一些体制上问题需要果断突破。我们认为城区一体化应与学校分学段管理相结合,义务教育学段的学校应实行属地管理,形成‘市级统筹、以区为主、区域联动、相互配合’的工作格局。如此,区级政府才能更好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从而推进区域内学校的均衡发展。”但是,有一些问题是暂时难以解决的,比如大学里办的基础教育学校如何交给地方办、完全中学如何进行初高中分离,这些都是需要进行思考的。他还进一步表示,芜湖市教育局会在省教育厅和市政府的指导下,探索更加有效的城区学校管理机制,大力实施集团化办学,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城区教育一体化发展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