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
04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3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3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教书育人 德育为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实习生 罗玉儿 发布日期:2016-11-16 11:58:36

聚焦我省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暨德育工作会议



  11月10日至11日,安徽省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暨德育工作会议在合肥市召开,全省16个市和2个直管县教育局局长、分管德育工作副局长及负责德育工作的科室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交流各自的德育工作情况。在随后的典型案例交流环节,合肥市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岳西县教育局、太和县第二中学、全椒县江海小学分别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介绍了在中小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德育工作中的经验、做法。

合肥市:安排专人立专项经费开展德育工作

  合肥市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在全面推进德育创新、着力转变育人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实践与探索。
  合肥市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市教育局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保障各项德育工作的开展。市教育局通过加强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建设,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全面开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定期对德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市教育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持续推进“三生教育”。充分发挥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作用,稳步推进学校少年宫的建设,创新遴选中小学生校外素质教育基地,只有加强载体建设,才能不断提升品质。

淮北市:为践行核心价值观量身打造四项竞赛

  淮北市教育局始终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加以落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
  淮北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成立了以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新华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的开展。打造校园文化,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校园文化建设评比活动。邀请法律专家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提高机关党员干部依法治校、依法兴教的能力水平。2015年,市教育局为全市中小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订知识竞赛、演讲竞赛、优秀主题班会队会教学设计竞赛、优秀校园文化建设竞赛等四项规定活动作为师生必修课。

亳州市:立足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亳州市教育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重点,深入推进“三生教育”,全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深化和谐、平安、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努力提高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学生成长打好底色,明确德育工作各阶段重点,为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以全市1940个农村留守儿童之家为依托,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注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从2010年开始,建设4个校外活动场所、82个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全市乡(镇)全覆盖,开展学生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道德素养。以九城同创为主线,推进德育教育主要内容落实。树立本土师德标兵,强化全员育人机制,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拓展德育工作实施途径。

宿州市:坚持全员育人狠抓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宿州市教育局坚持“教书育人,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和以德育工作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完善了全市学校德育管理机制,狠抓德育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德育文化建设。
  各县区、学校均制定了相应的《学校德育工作方案》,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深化认识,积极建立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全员育人,师德垂范,加强以班主任为主体、全体任课教师密切配合的德育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善,正面教育”为主的德育指导思想。市教育局始终把抓好德育常规工作、创建德育特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各校结合实际、开展创新德育特色活动。抓住根本,强化教育,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努力把中小学德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蚌埠市:广泛搭建少年儿童实践活动平台

  蚌埠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遵循德育工作规律和中小学生成长规律,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入推进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创设多种辅导途径,组建多元专家辅导团队,打造专业辅导品牌,实现心理健康辅导专业化。在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开展“少年蚌埠”大型主题实践行动,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主题实践活动途径,广泛搭建少年儿童实践活动平台,科学构建推进素质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幸福成长。2013年开始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 2014年进一步扩大研学旅行试点范围,将研学旅行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文化传承、军事教育活动、学科课程、校本课程研发、境外交流活动相结合。

阜阳市:发挥德育课程和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

  阜阳市教育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创新方法。
  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力军作用,大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发挥德育课程和课堂教学的育人作用。以评优、评先工作为突破口,树立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创新工作方法,增强可操作性。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基地功能,不断壮大德育载体。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促进德育工作和谐开展。以校园文化建设为手段,营造浓厚育人氛围。以研学旅行工作推进为契机,不断拓宽德育途径。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进一步拓宽德育途径、进一步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进一步加强德育阵地建设、进一步推动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淮南市:抓好“三项教育”构建三维教育网络

  淮南市教育局紧紧围绕省教育厅的总体部署,把抓好全市中小学培育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点,形成了抓好“三项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养成教育,诚信教育)、构建“一个网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络)的基本工作思路。
  抓好课程改革,增强德育工作育人力。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增强德育工作引领力。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德育工作助推力。抓好主题季活动开展,增强德育工作感染力。抓好机制体制建设,增强德育工作保障力。下一步继续深化德育课程改革,抓好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开展好社会实践活动,扩大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举办重大节日主题教育活动,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建设工作机制。

滁州市:多元活动让学生将“德”体验于行

  滁州市教育系统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着力加强德育工作领导,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在全市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富有成效的主题教育活动。
  以学校为主阵地,加强课堂德育、校园文化、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中小学生将“德”牢记于心。以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阅读活动,多元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开展实践活动,促进中小学生将“德”体验于行。以示范、辐射为引领,发挥德育示范校的辐射作用,发挥心理健康辅导室、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促进中小学生将“德”弘扬于外。继续坚持“德育为先”教育理念,进一步创新德育工作机制,探索德育工作途径,提升德育工作水平,推动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安市: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打造“书香校园”

  坚持“立德树人”基本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六安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养成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团队活动等为抓手,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涵、优化工作方法。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建立长效机制。抓好德育进教材、进课堂工作。完善评价机制,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评价科学化。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打造“书香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加强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动力。关注留守儿童和特殊群体儿童,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下一步继续强化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良好氛围。

马鞍山市:让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马鞍山市紧密结合教育系统的实际,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开展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学习认同感;开展读书教育活动,增强行动认同感;开展经典教育活动,增强文化认同感。举办文体科技节,增强实践创新吸引力;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增强文化熏陶吸引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公益参与吸引力;加强实践教育,增强劳动体验吸引力。加强家访工作,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寻访、先进集体创建和校歌、班歌征集与宣传活动,增强公德践行引导力;建立和规范学校礼仪制度,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守则践行引导力;依法治校,增强法治践行引导力。

芜湖市:基本实现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全覆盖

  芜湖市教育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以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目标,以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为载体,完善机制,强化措施,创新方法。
  健全中小学德育工作网络,以鸠兹德育论坛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创建工作为抓手,加强德育干部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创新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立足育人,扎实开展各类德育精品活动。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与管理,基本实现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全覆盖,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一步坚持办好一个论坛、做好两项重点工作、建设三个阵地、举办四项评选表彰活动,开展五大系列活动。多措并举,努力提高全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品牌化。

宣城市:抓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提升德育水平

  宣城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握德育工作规律,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扎实推进中小学德育各项工作。
  以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各项活动,抓好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提升德育水平。坚持育人为本,深入开展素质教育活动,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抓实德育常规,夯实德育基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创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扎实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抓好安全法制教育工作,努力培养知法、守法的合格学生。下一阶段将进一步担当好培育一代新人的重任,扎实、有效地推进德育工作,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道德的人,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

铜陵市:创新形式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铜陵市根据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要求,结合教育系统特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2015年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市。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深入开展道德模范推荐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大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深入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扎实推进争做“铜都美德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教育,切实开展安全教育,开拓校外德育基地,丰富德育形式,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工作,全面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池州市:拓宽德育工作渠道丰富形式全员育人

  池州市把德育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紧密结合、加强渗透,密切联系社会、家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拓宽德育工作渠道。
  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对有偿补课教师零容忍,做到全员育人。开展美好校园创建工作,推进学校“五化”建设,尤其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紧抓课堂育人主阵地,挖掘学科育人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抓好学校国旗下讲话、班会等常规教育阵地,抓好重要节假日,适时适地开展专题教育。推进学校细化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小学生守则》,推进学校的科学、民主管理。推进家长委员会建设,采取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发掘社区育人功能,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育人格局。

安庆市:把践行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安庆市教育体育局采取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并创造性地开展“3456”工作法。
  编织教育之网,教师是主攻手,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教师理当成为示范者甚至楷模者。学校是主阵地,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深入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是主战场,良好的社会风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得天独厚的土壤。绘就教育之图,灵活投入,加强引导。淘汰落伍,简政放权。鼓励创新,乘势而上。摆脱束缚,消除障碍。把握教育之脉,将专题教育与课堂教育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队伍建设、校外社会教育相结合。锻造教育之魂,进一步实现地方资源的有效利用,发挥内涵项目的引领作用、社会资金的吸纳能力,完善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黄山市:着力构建家校合力育人的大德育体系

  黄山市以德育文化为主线,将德育落实到中小学课程和活动,并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构建德育工作新常态。
  以课程为支撑,重视课程建设,着力将德育文化落实到课程教学全过程,奠定德育文化基础。阅读是提升德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以阅读为抓手,丰富德育文化内涵。活动是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教育平台和形式基础上,不断探索德育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以活动为载体,落实德育文化任务。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加强家校互动,着力构建学校、家庭共同参与、合力育人的大德育体系,拓展德育文化外延。下一步工作做到“两个坚持”,重点落实“三抓”,强化课程意识,探索建立中小学德育评价体系,着力打造校长、班主任、学生、课任教师、家长“五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