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评定应革除“三唯”之弊 学生守则要具体化易操作 让孩子多睡会儿 教师招聘权给学校是进步
0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3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35期  下一期
教师招聘权给学校是进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宿州市埇桥区教育体育局 梁 好 发布日期:2016-11-16 11:52:04

   上个月,山东省青岛市八所学校向社会公布了学校管理权限清单,其中有这样几项权限:副校长、中层干部的选聘权在学校;校长可根据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设置课程、选聘教师……《青岛中小学校管理办法(草案)》在学校初步探索实践的基础上,以地方政府性法规的方式出现,进一步明确了青岛市教育改革的决心与魄力。招聘教师学校说了算,是学校自主权的充分体现,亦是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重要内涵与要义。
   长期以来,政府对基础教育学校管理太宽、管得太死,以至于严重地束缚了学校的发展。基层学校校长多是戴着镣铐跳舞,虽然是一校之长,却没有相应的人权、财权,还有课程的选择权、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权等。无权的校长,没有自主权的学校,就不可能有发展活力。一些学校在绩效工资发放、教师职称评聘、日常教学管理等方面畏首畏脚、停滞不前、不敢迈大步、不敢进雷区,严重地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将教师的招聘权交给学校,从根源上确立了学校与教师的聘任关系,这对于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及教育教学改革将起到重要的奠基作用,也将产生连环效应,推进现代学校治理体系的建设与探索。
   教师是教育的最大资源,师资队伍无以保障,教育质量就无从谈起。学校需要教师的学科、类型、特长、性格等,学校最清楚、最了解,只有学校具有招聘教师的主动权,才能招到最适合的教师。传统的统招模式虽然能够保障教师招聘的公平性,也能招到一批素质优良的教师,但是,这些教师却并不一定是每一所学校所需要的教师。将教师的招聘权给学校,让学校自己作主,使教师招聘工作更具针对性,而这种招聘也是教师与学校双向选择的过程,从而可以激发教师的归属感,使教师尽快融入学校。
   事实上,教师招聘本来就应当是学校的基本权力,《教育法》第二十八条明确规定,学校有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的权力。青岛市出台的地方性法规只是将法定的学校办学自主权给学校,值得充分肯定,也值得大力推广。当然,政府将招聘自主权给学校之时,同样应当加强对学校教师招聘工作的过程性监管,确保教师招聘过程的公开、透明,杜绝违规现象的发生,使好的政策真正落地生根,更好地服务教育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