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学生记者
02版:缤纷校园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2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1月07日  星期一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29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我是学生记者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6-11-07 15:01:36

    所谓记者,记天下苍生之福祉者,乃为记者;记烟火人间之百态者,乃为记者;记无私无畏之浩气者,乃为记者;记家国为重之使命者,乃为记者。这个被他人称为“无冕之王”的职业,将在11月8日迎来自己的节日——记者节。让我们一起聆听中学校园里的学生记者们的故事……

他们所关心的事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曾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在校园里,学生记者们应该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是否是校园里的“瞭望者”?中学生们各有不同的看法。
    “我比较关心同学们关心的事,像食堂的卫生状况是否良好、学校的公共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学校食堂的小卖部是否有假货等贴近我们生活的事情,我觉得身为学生记者,就应该为同学着想,关注他们所关注的事情,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蚌埠市第二中学高一学生朱建行笑着对记者说,“是学生记者了,当然会关心同学们关心的事情,就像报刊社的记者比较关心民众所关心的事情,学生记者就比较关心同学关心的事,社会是个大群体,学生就是个小群体。”
    “我就比较关心老师们对于同学们学习方法提出不同的建议,老师们对于学校一些规章、政策的看法和意见,还有关于处在青春期,我们的心理教育有什么经验和见解”。舒城中学学生黄燕正处在高考的当口,据悉,大家压力都比较大,每天除了同学,面对最多的人就是老师了,可是每当同学们面临困难的时候,很多时候都不会找老师去解决,面对这样的问题,黄燕说:“所以,我就想把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找老师咨询,然后再以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这样就在老师和同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就能在同学们不找老师的情况下,也能给同学们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解决问题。”
    这两类是大多数中学生接受采访所表示的“如果自己是记者会关注的事情”,不过有些学生记者关心的事跟这不太相同,淮南市第一中学学生杨雨就想从学校的角度进行报道,他认为,学校作为一个整体,所关心的事情大多站在一定高度,更有一定的代表性,学生记者不能仅仅局限于自己学校的那一片小天地里,更应该着眼于整个中学生群体,这样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责,同时更好地体现自己的价值,让自己的记者理想能够更好地实现,同时也能够让中学生群体越来越好。


为谁代言 为谁辛苦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人们对于我国著名新闻人邵飘萍的评价,正如“记者”二字拆分所定义的那样:记天下苍生之福祉者,乃为记者;记烟火人间之百态者,乃为记者;记无私无畏之浩气者,乃为记者;记家国为重之使命者,乃为记者。
    “身为学生记者当然是为同学代言、为同学发声,把他们关心的事情写出来,这样能让他们的想法表达出来,他们遇到的事情、问题报道出来,促进学校或者家长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使我们的学校变得越来越好。”朱建行说,“学生记者本身就是在报道校园中的事情,报道的主要内容就是学校的活动、同学的生活,以及在校园中所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报道的主要人群就是同学,所以我觉得学生记者就应该为同学代言。不然还怎么能说自己是学生记者呢。”
    杨雨一直有个新闻梦,对于新闻记者,她有自己的见解,“新闻记者所报道的虽然是一个人,或是一个群体的一小部分的人,但是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用这一个人或一小部分的人,代表一个大的群体,表达的是一个大群体的集体需求,推动解决这一个大群体的集体需求”。从专业新闻记者推及到学生记者,她认为,“我们是中学生,学校里有学生记者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的问题能够表达出来,但同学是千千万万中学生的缩影,我们不应该仅仅只局限于学校的一个方面,眼界应该更高些,所以我觉得作为学生记者,应该为整个中学生群体代言。”
    黄燕认为,学生记者的发声是多种多样的,哪里需要学生记者,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我觉得学生记者可以代表很多人的,我们可以代表同学,我们可以代表老师,我们有时候还能代表学校。毕竟我们仅仅就是个学生记者嘛,没有那么明确的界限的,我们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黄燕顿了顿,“那些专业记者可以为很多人代言,他们既能为普通民众代言,又能为特殊群体代言,他们更能为国家代言,我们学生记者不能有那么大的范围,但学校对我们来说也不小了,所以,我觉得我们可以为很多人代言的,不用那么专一,专业记者都可以的,我们也行。”黄燕说话的语气不禁上扬,学生记者被她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自身的品格素质
    一名记者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民国时期的著名报人黄远生曾提过“四能”理论,即作为记者,应该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寻找到合适的采访渠道,是谓能奔走;能够触类旁通,具有新闻敏感,是谓能听;刻画叙述,能够详细得当、全面客观,是谓能写。而当代的中学生对于记者的职业素养又有怎样的看法和观点呢?
    李子婧是学校摄影协会的成员,在平时的一些活动中会配合学生记者拍摄活动画面和录制现场视频,有“摄影记者”工作经验的她觉得,记者应该能够吃苦,“我在拍摄一些活动的时候,时常需要满场跑,以此拍到最精彩的瞬间,有时候一场比赛跑下来,我感觉自己比运动员还累”。谈及自己的亲身体验,她不无感概,“所以记者要肯吃苦,女生要把自己当成‘女汉子’,拿得动相机,跑得动现场,刮风下雨都不怕,才是一个好记者”。学校里刚刚结束的秋季运动会,她拍摄了很多精彩画面,QQ空间里上传的一张跑步比赛的照片,获得了同学的一致好评。她告诉记者,这张照片是跟着运动员们后面跑抓拍的,“很累,但是看到照片就很开心”。16岁的少女露出了年轻活力的笑容。
    “我认为记者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刘小敏是合肥市庐阳高级中学学生,家中一直在订阅各种报纸,平时没有多少时间了解时事新闻的她,会选择浏览报纸获取自己关心的新闻消息,近来,有报道称“和平广场将打造一条樱花大道”的消息吸引了她的注意,家住附近的她很是激动,“看了报纸上面的消息,我真的好兴奋,平时没怎么留心,看了这些记者的报道我才知道”。通过记者的报道,能够让像刘小敏这样的读者了解到自己没有留意或者不曾了解到的事情,将消息传达给他们,就像刘小敏眼中的记者的形象,“能够告诉大家很多不知道的事情,让大家了解到具体情况”。
    苏琳是大学生,她所学习的专业就是新闻学,从高中起,她就一直有个记者梦,“我还记得高中的时候看了柴静的《看见》,里面对于各种人的采访让我很震撼,感触很深,从那时候起,我就想当一名充满活力的记者,密切关注社会的重大问题”。高中时的她觉得,好记者应该具有活力,能够投入到每一件报道的事情中去。在大学学习了专业知识的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记者不仅仅要具备活力,具备投入事情中去的热情,更重要的是要做冷静客观的报道者,不能感情用事”。


我的记者故事
    “算下来,我的记者生涯也有五六年了,也算是经验丰富”。孙天宇笑得灿烂。今年高二的她有种超出同龄人的沉稳与健谈,她的解释是“可能是因为一直在做与人打交道的工作吧”。
    早在小学的时候,孙天宇就已经成为了学生记者,有了一些有趣的经历。那时候一家家具商业广场准备开业,为了打响名气,开展了以自己公司命名的“涌金小记者”活动,在全市的小学中挑选优秀的学生成为“小记者”,参与到电视台、报社的工作和活动中去。由于作文写得不错,孙天宇被学校推荐成为了“小记者”,回忆起那时的场景,她表示只记得自己带了个小红帽、背了个书包,里面是妈妈新买的“采访本”,但是与电视台的记者一同采访当地一名颇有名气老人的场景却深深刻在了她的脑海中,“那位老人是我们当地的道德模范,平时在电视里听过很多关于他的介绍,初见的时候我们都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而令我惊讶的是那名记者却能够谈笑风生,那时候我就想成为一名有气度的记者,能够接触很多优秀的人”。
    小学时一个植根心底的梦想,她一直在为此努力着,浇灌的幼苗茁壮成长中。初中时,她是学校自办杂志《春潮》的学生记者,主要的工作就是采访一些学校的“风云人物”、记录一些有趣的活动,接触到的同学、老师很多。“我采访过‘学神’人物,去过校长办公室询问他关于作业量的意见,在运动会上写了很多的报道。当然,我们学校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朗诵比赛、元旦晚会等也有在现场,所以回忆起我的初中生活,我觉得有许许多多的回忆。翻阅前几年的《春潮》杂志,你一定经常能看见我的名字”。对于孙天宇来说,初中时,似乎总有用不完的旺盛的生命力,投入到学校大大小小的事情中去,所以回想起初中时,觉得“充实,每一天都很有趣”。在初中时担任学生记者,于她而言,是一段难忘的经验。
    现在已经是高一学生的她坦言,课外时间变得很少,学习压力很大,尽管如此,她还是加入了学校的记者团,由于初中时的丰富经历,她在新的环境里适应得很快,细数了一下,她在这开学的两个多月里,已经在学校的官网上发表了五篇稿件,涉及到学校的活动及一些学校新变化,“看见自己的名字前面写着‘学生记者’,我就觉得很满足,有时候要来来回回看好几次”。她分享给记者她发表稿件的网站,浏览量尚算可观,有几篇还收到了评论。
    按照惯例,高二、高三的学生是不参加学校的社团组织的,想到高二后,她的“记者”生涯就要暂时告一段落,孙天宇叹口气:“到时候我会舍不得吧。”但她表示,到了大学想学新闻学,“学习更加专业的知识,离我的记者梦能够更近一步”。
    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白俄罗斯女记者阿列克西耶维奇,这件事情鼓舞了孙天宇的信念,“我没有想过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么难以实现的事情,但是我要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本版稿件由实习生高燕博、蒋晨辉,本报记者三水采写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