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小温情路 让学生享受个性化阅读的无穷乐趣 在教学中体验快乐 学习方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分析
14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1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10月1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15期  下一期
学习方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可行性与实效性分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寿县三觉镇瓦房小学 梁修志 发布日期:2016-10-12 14:00:19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另一项为写作能力培养)。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求,通过研读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材,认真分析中高年级小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习惯等,可以发现依托学案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是可行的,并且可以产生实效。
    学习方案,简称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依托学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指的是在学习一篇课文的时候,通过学案的构建、运用与完善,来逐步提升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最终达到自能阅读。以学案为依托、以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为目的,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对目标的关注和对语文特点的把握。因此,应该倡导在中高年级运用学案导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一、语文课堂运用学案导学具有可行性
    学案导学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充分尊重学生,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案导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立足于学生,鼓励学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主动思索进一步学习的目标与内容,自主构想学习的方法与步骤,并且让学生们学在先,以独立学习为主,因需合作探究,这些做法与新课程的要求完全吻合。
    教材编排有利于学案导学。首先,文本适合学生“试理解”“试揣摩”,文本与学生的适合性就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另外,课后习题的编排也有利于学案导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这样的特点为使用学案导学提供了空间,也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思考提供了依据。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可以构建与运用学案。三年级学生开始有独立性。从知识基础、阅读能力来看,三年级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能力进行自学了。由此,一般从三年级开始要求学生自学,一些重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也在三年级开始产生,这些也都为学案导学的推行奠定了基础。再加上教材习题的导学参考、师生完善的过程引导,在中高年级可以推行学案导学,以引导学生更快的形成独立阅读能力。
    二、依托学案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具有实效性
    依托学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自能阅读”顾名思义就是“自己能够主动独立地进行阅读”,不仅包含阅读主体的态度积极主动,还能够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阅读目标,构想进一步阅读的方法,并自主展开阅读过程,且能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自我调节,最后实现预期的目的,理解文本的主旨。
    依托学案可以加速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形成。首先,“学习主体始终是积极的状态”是前提。无论是学案的生成、实施还是完善等各环节,凸显的都是学生主体。第二,“个体尝试自己读懂”是基础。在这一篇篇、一次次的尝试中,学生也就自然知道了将来自己面对一篇文章的时候,应该怎样实现读懂、读好。第三,“学生群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文本的价值”是关键。学生学习同一篇课文可能会生成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学习方案,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在自己思路之外,倾听着、思考着其他思路对文本的解读,相融、补充、完善……提高了学习效率,最大限度地挖掘着文本的资源和学生的潜能。
    综上所述,在小学中高年级以学案来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考虑到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这种方式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更快的形成学生自能阅读的能力。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