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安县城南小学班级文化实践纪实
前言: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需要用心的付出,需要科学的管理,需要持之以恒的建设。需要通过人文环境的濡染浸润、制度文化的涵养化育、精神文化的净化提升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不断超越和完善自我,铸造健全高尚的人格精神。
□本报记者 李娅妮 甘雪萍
通 讯 员 沈晓莉
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肥沃的土壤”,滋养着学生,影响着学生。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班主任以及全体同学的共同努力。近几年,来安县城南小学结合省级课题《小学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实践研究》的研究工作,对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层层推进制度建设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来安县城南小学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各班级班主任让学生民主推选出他们心目中的榜样,并设置多种岗位,如“值日班长”、“图书管理员”、“解疑小博士”、“好人好事记录员”等,做到人人有岗位,个个有提高。“岗位教育”使得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学生在多种岗位的锻炼中,规范了自己的行为,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并能协助班主任老师管理班级。
该校班主任教师进一步对记者表示,在建设班级制度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学生需要出发,让他们认识到制定各种规范的目的不是管住他们,而是保证班级所有成员的利益。如,三(1)班结合学校的“先进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民主讨论出班级常规管理制度,把常规考评要求按路队、卫生等进行量化管理,不论哪个方面做得好都可加分;相对应的,不遵守纪律就要扣分。还有的班级成立了监督机构——检查委员会,每周一小结,评出优胜小队,每月一总结,进行表彰奖励。在学校所有的班级都呈现出一种人人管我、我管人人的良性互动管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加强。
落实构建班级环境
一位接受采访的家长向记者透露,几年前的城南小学,教室除了课桌椅、讲台、柜子之外,四周都是空白的墙壁。但正是因为这些空白,这些墙壁成了班级文化建设十分重要的空间。
学校是怎样让每一面墙壁都不仅能说话,而且能说好话的呢?记者推开四(1)班教室的门,对面墙壁上就是醒目的“班级之星”栏,既有个人争优,又有小队携手共进步。在教室侧面墙上的是“知识万花筒”:中秋节时“又见月儿圆”,向学生介绍与中秋节有关的知识和诗词;国庆节时“祖国妈妈好”,给学生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能行”栏目中,被展示的同学找到了更多的自信,来参观的同学则在榜样的影响下倍加努力。
教室虽小,却处处有宝!记者看到了每个班级都在力求使班级中的各种事物都能体现出班级的个性,都能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发奋向上的感觉。由此可见,班级文化也就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胜有声的教育作用。
深入营造班级氛围
众所周知,班风的核心是一个班级的道德氛围,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建设都必须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来营造一种群体氛围。六(1)班主任老师让学生们针对班级目标每人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班级公约,班级标语不仅贴合实际,而且寓意深刻。
而且,该校要求每个班级不把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标准,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推荐文明之星、美德少年、三好学生时,客观公正地把那些成绩平平,但心地善良、工作认真的学生选拔出来。记者了解到五(1)班学生郑晓雨,是一位从外地转入学校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在班上默默无闻,可是她以对班集体的热爱、对卫生监督岗位负责的态度,赢得了一致好评,光荣地成为校级“管理之星”。可见,良好的班级氛围在激发学生感情、促进学生奋发向上的同时,还能增强班级的向心力、凝聚力。
充分开展文化活动
学校认识到学生的成长面临着两个世界:知识的世界和生活的世界。“知识的世界”引导学生获得知识,开启智慧,拓展心智视野;“生活的世界”启迪、培养学生的生活感受力,增进、丰富个人的生活体验。“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融合才能培养完整的人。而班级活动恰恰是把“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联系起来的纽带。
该校将主题班会创建为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形式有讨论、演讲、小品、相声等,内容以每个班级个性化文化建设的“特色”为主,并呈现为横向系列和纵向系列的有机结合。
横向系列围绕一个主题开展不同内容的主题活动。如六年级的“轻叩诗歌的大门”系列活动分为四个小活动:诗歌大搜寻、诗歌对对碰、诗歌大创编、诗歌展示大比拼。纵向系列是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多次、不同层次要求的主题活动。如该校书香校园建设活动——“书香伴我行,经典促成长”,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活动,从一年级的“学国学 明礼仪”到六年级的“品国学 论经典”。班级活动不仅展示了同学们的才华,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对构建一个温馨、积极、向上的班级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