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西塘遗梦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汉口学院 祝 嘉 发布日期:2016-09-28 21:46:51 |
我曾在书上看过这样一段话:“最动心的风景不要只放在心里,要用眼睛真的看到。走吧,路才是你的家,下一刻我们都要朝着世界各地奔去。”虽然我不能拿出大把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游玩,但是一场说走就走的小旅行还是能做到的。于是,背上行囊,与友人一起踏上了去往西塘的路途。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曾让我对江南的美景很是向往,当我真正踏上江南的西塘小镇时,才真实地感受到小桥、流水、人家是怎样的一番景色。
6月的西塘,傍晚气温不高,我们乘大巴到的时候已是8时,客栈的老板娘骑着电动车来接我们,小小的车子上带着三个人还有两个重重的箱子飞驰在拱桥上,风呼呼地在耳畔吹过,一阵阵寒意袭来,远处点点灯光,大约是镇上的商户吧。沿着桥行去,穿过长长的青石板路,从古色的牌楼进入了这个江南千年古镇。
我们在老板娘的客栈安顿好之后便随着她去走了走,穿过黑暗的小巷,街道便渐渐繁华了起来,胥塘河横穿西塘,虽是夜晚,但两岸清一色白墙黑瓦的民居能看得清楚,或临街,或靠河。这个时辰,饭馆、茶铺、客栈、特色商店。门前游人络绎不绝,檐下伸出的廊棚顺着青石板小路蜿蜒而去,颇有一种“雨天不湿鞋,照样走人家”的景致,煞是好看。西塘的桥特别多,听着老板娘嘴里说着:“永宁桥、送子来凤桥、环秀桥、永安桥……还有这岸对面是酒吧街,你们女孩子就别去了。我先回客栈照应着了,你们自己玩得开心啊,夜景很美的。”
跟老板娘分开后,我们便自顾自地欣赏起了这诗意般的夜景。夜晚,最为壮观的应该是每户人家屋前屋后挂起的一排排灯笼了,火红的灯笼映在水面上,宁静又动人。胥塘河上夜游的一艘艘乌篷船经过,荡起了一丝丝涟漪,火红的灯笼染了水面,恍若梦境,说不尽的风流多情。
进入凌晨以后,西塘逐渐安静下来,商铺、小吃店、对岸的酒吧、唱吧大都已打烊,游人稀疏可数。这时的西塘宛若一颗繁华落尽的明珠,尽情释放本来华丽、清新可人的温柔,同时以一种绝对的包容和宽慰,轻描淡写地诉说着西塘前尘往事、来世今生。那些亮着灯火的客栈窗户后,偶尔飘来几句吴侬软语的情话,回荡在空气中,又落入波光滟潋的河水中,激起阵阵涟漪便是西塘在子夜时分留给清醒过客的回声。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西塘还在睡梦之中,烟雾笼绕。早起的阿公撑着船在捞岸边的垃圾,阿婆在河边浣衣。营生的居民也早早地收拾铺子,开门营业。还有慵懒的妇女端着脸盆从屋里走出,在廊棚河前洗漱。渐渐的,各种吆喝声响起,胥塘河的水也跟着灵动起来。游人都陆续走出客栈,坐在早点铺上吃早餐,豆腐花、小馄饨、甜酒酿的清香萦绕在空气里。昨天的游人还在吃早餐,今天的游人从四面八方赶来,陆续在西塘扎堆。不过多时,西塘已经被喧嚣人海淹没,纵使每天如此,西塘依然完整地保留着作为一个尘埃落定的古镇原有的风貌,对于在西塘世代居住的老人与孩子来说,他们才是西塘变迁的见证和沉淀的传承。无论何时,他们皆可静坐于此、奔走廊下,悠然享受这闲淡时光,旁若无人。
正午是我们离开的时刻。再回头望向那烟雨长廊,心中念着:“从西塘的怀抱里撤离,绝不是人来人往的本意,那一夜停留在西塘,回去的念头像流星一样陨落……小桥,流水,人家,还有烟雨茶楼……不妨卸下心中所有悲伤、负担,悄然回归曾经的理想净土,我在西塘等你。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