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学业水平考试将成高招录取重要依据 分类招生将成高职院校招生主渠道
05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21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9月28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210期   下一期
图解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6-09-28 21:58:21

 

对基础教育综合评价改革产生深远影响
□安庆市迎江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周先为
《安徽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出台,在某种意义上标志着我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对全省各地各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意义重大。结合安庆市“零择校”和迎江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践,我认为《实施方案》总体有四大特色。
一、招生办法更加合理,体现了浓浓人本情味。《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完善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免试入学的具体办法”、“全面实行学区制”和“根据适龄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划定学校招生范围”等新规定,较之以往招生中的“划片,就近,免试”的传统定义,这一规定更加符合城市布局调整带来的学区变化。此前,在安庆市“零择校”背景下,迎江区根据教育布局变化,已经对义务教育学校责任区进行了科学调整,设立了公共学区。《实施方案》中新的招生办法为迎江区进一步扩大学生和家长双向选择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支撑。
二、考试形式更加科学,推动了减负落到实处。一种只以分数衡量成绩的考评必然有失偏颇,一个只会考试做题的学生必然缺少对生活中各种美的发现。相对于小学,初中的素质教育一直受到中考成绩的束缚。我们欣喜地看到,《实施方案》中提出“将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依据”,以及“合理确定考试科目成绩等级呈现和使用”这样的定义,这与安庆市和迎江区在综合评价改革中通过科学评测建立数据实证的做法不谋而合,可以最大程度地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也有利于初中学校改进考试形式和方式,将引导学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三、评价内容更加多元,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目前,迎江区义务教育阶段的评价改革如火如荼,这无疑为学生们在高中阶段全面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随在《实施方案》中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进行了着重定位,特别是明确提出要在“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修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构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就有望打破高考“唯分数论”对中学教育的桎梏,也将使绿色评价得以形成小学、初中、高中一个衔接有序的评价链,最终将促使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人才选拔中能够真正发挥出其重要参考价值。
四、改革旗帜更加鲜明,明确了基层行动导向。在改革越来越成为一种时代符号的今天,我省出台适合本地教育实际的考试招生改革,对基础教育综合评价改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迎江区近年来积极推进评价、课程、课堂、无校籍各个方面的教育综合改革,“十三五”期间更将迎来新的改革热潮。而《实施方案》除了就考试招生改革提出各种硬性规定外,还明确要求各地围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投身课程改革,营造实施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和科学选拔人才的良好氛围”,这就为基层积极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树立了鲜明的旗帜导向,增添了改革的动力和信心。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最有力的推手
□霍邱县高塘镇吴集中学副校长  潘光华
《安徽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体现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构建更加公平公正、更加科学高效的考试招生制度,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一、突出全面育人导向。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根基、民族振兴的动力,也是科技创新的支撑。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引导,评价被严重地扭曲为考试、打分、排队、甄别与选拔,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于是,国家考什么,学校教什么。《实施方案》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初中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等级作为初中学生毕业和升学的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涵盖国家课程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而且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依据。这就从源头上避免严重偏科的一项制度设计,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弱化一考定终身的价值取向。
二、深化以人为本理念。我们常说:“多一把尺子,就多一个人才。”《实施方案》在学生升学途径、考试科目等方面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高考不分文理科,实行“3+X”考试模式和高职院校分类考试,可以让学生合理规划学习及发展方向,真正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有效减轻了学生心理负担,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人才成长规律、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选拔与培养规律的尊重。
三、奠定均衡发展基础。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没地可以增,没校舍可以建,没设施可以买,唯独没有生源很难实现。由于受“学而优则仕”的观念的支配,“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想在中国家长的身上长期挥之不去。谁的孩子不想进好的初中学校、好的高中学校、好的大学?谁能进?只有考试说了算,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谁考得上的人多,谁的评价就好,谁就是好的学校,来读书的人就多。于是,大批的农村家长纷纷将孩子送到县城里,而县城和市区的一些父母则不约而同汇聚在了省城的重点中学附近。农村学校成了空壳,造成资源浪费;城市学校一位难求,形成资源不足。这既增加了很大的教育成本,也给百姓带来无尽困难。《实施方案》强调了优质高中学校招生名额分配到各校不低于80%,鼓励和支持辖区内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联合招生,落实农村贫困地区招生专项计划等,这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发展最有力的推手。学生如果在家门口学校就能考上重点高中学校,他还需要舍近求远吗?当每一所学校都能公平发展,自然就实现了教育均衡发展。
四、压实综合评价内涵。在高中招生中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我省已进行十余年了,但是由于“分数优先”,而且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与升学的软挂钩,导致了综合素质评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为因素,以至于只要成绩好,评价结果也不会差的局面。《实施方案》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注重过程性,要“建立规范的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客观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要“严格程序,强化监督,确保公开透明,保证内容真实准确”。做到这一点,学校就必须要给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平时要如实记录能够体现其综合素质发展的具体活动和表现,收集典型事实材料、标志性成果和其他佐证材料,这样,在毕业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才有据可查。严格程序就要建立定期公示制度,对经审核和公示无异议的材料通过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平台导入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这就提高了综合素质评价的可信度,更好地引导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积极推进考试与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通过考试评价有利于学校、家长转变观念,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活泼、宽松的环境,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