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改革体现了以人的受教育需求为本 |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家存 发布日期:2016-09-28 21:48:25 |
从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来看,本次考试招生制度体现了以人的受教育需求为本,《安徽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指出,要“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多样化教育的需求”,意味着教育资源的数量、质量、类型上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教育的客观需要。
第一,相对教育发达省份,我省高考录取率特别是名校录取率偏低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前最为迫切的问题就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短缺。因此,具体到我省省情,要扩大高校招生计划供给,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需求。《实施方案》指出,把握国家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的有利机遇,着力扩大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积极争取中央部委直属高校优质生源计划,争取扩大中西部招生协作计划,鼓励和支持省外本科院校在我省扩大招生,提高本科录取率和重点高校录取率。同时,继续组织实施好国家农村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努力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人数。
第二,我省作为农业大省,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创新创业战略的提出,由新生代农民为主体的各类社会成员对接受继续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实施方案》提出了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扩大社会成员接受多样化教育机会,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等之间的学分转换,实现多种学习渠道、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的相互衔接沟通,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第三,“就近入学”本应是义务教育的必然选择,但正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导致部分地区择校乱象时有发生。义务教育作为国家和政府保障的基本公务服务,应当公平地给予每个公民接受同等质量的受教育机会。如果不从最为根本的均衡发展教育入手,单纯地、强制地实行“划片”、“就近入学”等政策,必然会遭遇到实践的阻力,政策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就无从谈起。《实施方案》正是意识到这一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教育公平,将教育公平的内涵推向更深层次——有质量的公平。《实施方案》指出,完善中小学招生办法,首先是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同时要“规范义务教育招生行为,根据适龄人口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划定学校招生范围,保障入学机会公平”。此外,《实施方案》还指出,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升学考试的政策措施。
《实施方案》以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义务教育为切入点,从供给侧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既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义务教育资源、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的客观需求,又体现了教育公平的价值逻辑和教育民生的内在意蕴。
教育公平关乎到社会稳定。农村地区的学生通过高考改变个体和家庭的命运;各类社会成员通过接受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政府责任的义务教育需要保障义务教育基本特征之一的均衡性。如果说优化高校招生计划结构是向外争取优质教育资源,那么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拓宽社会成员终身学习通道是要通过自身内部的努力提供更加多样、更高质量、更加均衡的教育资源。内外结合的方式努力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既是教育资源配置更契合受教育者的需求,又体现社会大局意识;既促进了教育公平,又推动了教育民生工程建设;践行了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
发表评论 | |
评论标题: | |
评论内容: (500字符) |
|
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