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洪一线践行“两学一做” 芜湖市:教育系统2400余人奋战抗洪一线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9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8月0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92期  下一期
抗洪一线践行“两学一做”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通讯员 刘长生 袁黎平 本报记者  发布日期:2016-08-03 21:44:55

安师大师生党员
抗洪一线践行“两学一做”

□通讯员  刘长生  袁黎平
  本报记者  程榕娟

  今年入汛以来,受极端灾害天气影响,八百里皖江全线超警戒水位,全省防洪抗灾形势严峻,汛情险情灾情严重。安徽师范大学紧急动员一千余名师生志愿者及青年党员组成突击队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把“两学一做”要求转化为防汛救灾的实际行动,为受灾群众送去温暖和党组织的关怀。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临时“变卦”
  师生改赴灾区救援
  许晓峰,中共党员,该校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团委书记,也是今年暑期社会实践“零壹助梦”团队的随队指导教师。在灾情发生后,他临时调整计划,组织团队赶往宣城市加入防汛救灾志愿者队伍。“我们团队有16名学生,大多是入党积极分子,虽然平均年龄不到20岁,但是习大大‘不忘初心’的‘七一’讲话真的感染了大家。作为培养联系人,自己能在这个时候与他们一起战斗感觉特别棒。”许晓峰说。团队在后方安置点守护和奔走,搬运物资,慰问老人,为小朋友组织爱心小课堂,经历着人生中一次特殊的社会实践。
  杨穆龙,中共党员,该校文学院社会实践团队指导教师。他与学生们商讨调整“传统文化传承现状调研”的行程安排,奔赴芜湖市棠梅小学安置点,志愿帮扶后勤,并为灾区孩子提供心理安抚和课业辅导。
  “我们抵达水阳镇的时候,当地的洪灾已十分严重,来不及多想,我们临时变爱心支教为抢险抗洪。学生们很支持,还组成了由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小队,负责不同项目工作。”赴宣城市“诗歌传承爱心传递”实践团队队长孙雨露说。
  洪水无情人有情。大雨冲垮了房屋与农田,却不能冲去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与追求。该校师生或在一线、或在后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虽然平凡,但这一缕“雨后阳光”却格外温暖、灿烂。
  挂职师生党员身先士卒
  冲在抗洪救灾一线
  “宿松县濒临长江,地势低洼,是我省水情灾情最为严重的县(区)之一。连续的暴雨,外水涌入,内涝严重,靠山的不少房屋被泥石流冲毁,我们村里的党员干部都是日夜无休地在一线防汛抗洪。”
  “只想村里的受灾能减轻一些,群众们损失能少一些。其他的来不及多想了。”
  李进,中共党员,安徽师范大学选派驻宿松县三德村扶贫干部。回想前段时间,自己与当地群众一起抗洪抢险时的经历,平淡的语气里依旧难掩当时严峻急迫的抗洪形势。
  与李进有着类似经历的还有党员教师徐彪,该校选派赴芜湖市三山区挂职干部。“做好安置点的饮食住宿保障和捐赠物资的调配发放,真不是个简单的活儿。就拿送盒饭来说,连日暴雨,路面狭窄泥泞,车辆不能通行,我们只能向村民借来电动三轮车,一趟趟地往返送饭、送水,直到受灾群众全都能吃到饭为止。有时真想能眯一会,但作为一名80后党员,理应多一分坚持”。
  涂梦婷、叶萌是该校文学院的入党积极分子,暑期参加实习挂职岗位锻炼,响应团芜湖市鸠江区委的号召,在防汛救灾一线,进行新闻记录,推送微信软文,用文字记录抗洪一线的实时情况。
            (下转第六版)

安徽师范大学生学生志愿者为受灾小朋友辅导功课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