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下的教师培训 市县资讯 图片新闻
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9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90期  下一期
烈日下的教师培训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讯员 东山 发布日期:2016-07-27 15:03:33

   日前,祁门县教师培训学校和该县中小学、幼儿园近百余位学科骨干教师放弃了在家休息、陪伴家人的时光,齐聚一堂,开展了一次特别的培训活动——集智研训。
   为切实做好“国培计划(2016)”周期性项目送培送训,真正提升区域内教师自我培训能力,让乡村教师自主选择最需要的培训。日前,该县教师培训机构分学段、分学科类别组织召开了祁门县“国培计划(2016)”送培送训专家团队集智研训会议。
   据祁门县教育局副局长叶永丰介绍,打造一支“干得好,用得上”的乡村教师培训团队,是建立乡村教师常态化学习体系的重要保证。祁门县作为新一轮国培项目改革试点县,始终按照“培养种子,打造模子,探寻路子”的整体思路,致力于建构实现区域内教师培训学习从“偶发,低效”走向“常态,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建设。
   自上学期末开始,县教师培训机构就认真总结新一轮“国培计划(2015)”项目改革试点以来的得与失,紧扣“有效教学研究”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两大主题,集中研讨,设计送培送训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组织召开问卷调研和座谈会,诊断教师学习困惑和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培训专业实践,找准送培送训切入点,规划送培送训拟设课程专题突破口及目标,利用网络组织部分置换脱产学员和专家团队予以理论论证。在周密实施一系列步骤条件下,全县中小学、幼儿园送培送训专家团队近百名学科骨干教师在教师培训专职教师的策划下,先后分期参加了祁门县“国培计划(2016)”“有效教学研究”送培送训专家团队集智研训会。
   承担了新一轮国培项目改革试点,选择“改课(改革教师课堂行为,转换学生学习方式)”这条路,便是选择了新探索。该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胡来宝说:“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说起来容易,但是真正走出自己却非常艰难。”此次集智研训是教师培训人带领县域内学科专家团队,按照新一轮“国培计划”项目改革“探寻路子,打造模子”,建构区域内教师常态化学习体系这一整体思路,在尝试走自己的创新之路——聚焦有效培训最核心的要素之一——主题化深入、主体性参与的一次体验。
   为有效实现所有参与集智研训的团队成员迅速转变行为角色,提高团队成员的参与度,提升研训的获得感,教师培训部门围绕一线教师如何开展教学研究编制了《祁门“国培计划”“有效教学研究”以课领训主体性学习主题聚焦》试卷,团队成员在完成“以卷推训”的过程中,有效地实现了帮助团队成员聚焦送培送训、聚力培训实效的思维目标上来。研训会上,专兼职教师培训教师、新老团队成员紧扣主题,畅所欲言,或诠释方案、或完善模式、或分享体验、或奉献智慧、或思考问题、或建议措施……可以说,送培送训集智研训不仅让所有送培送训团队明晰了送培送训的“路线图”,更使送培送训专题设计和目标定位得到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加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更加进一步完善了“以课领训”教师培训模式,实现了国培改革成果——“以课领训”模式的再造。
   “我们相信‘以课领训’再造模式必将成为乡村教师常态化培训学习最有效的路径之一。今后,大家在设计和开发送培送训课程资源时,要关注教师需求,创新培训方式、方法,放活教师培训学习的思路,多谋教师之需,多解课堂之忧。”培训会上,胡来宝总结说。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