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所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前教育专业学校,亳州幼儿师范学校依托文化名城厚重的历史底蕴和浓郁的重教之风,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成为中国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安徽省学前教育专业同盟常务理事单位、安徽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和亳州市幼儿教师培训基地。
多年来,学校坚持把提升学生文艺素养作为培养方向,以文化艺术引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形成了“敏知敏行,致真致美”的校训,有效阐释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教育命题。
用传统文化修为夯实学生未来发展之基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校、家庭和社会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其健全人格的养成,导致不少问题学生的出现:智商很高,情商不足,自理能力差,感恩意识、责任意识不强,日常行为容易走极端。
当前社会上还存在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的偏见,一些人以另样的眼光看待中等职业教育。这对中职生来说是一种暗示,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不少中职生入校后问题较多,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人生目标不明确,没有正确的“三观”,精神生活贫乏,学习目标茫然。
学校直面中等职业教育现状,把做好思想道德教育作为推进学校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课题,为学生幸福人生的起步铺好路。坚持以生为本,弘扬传统文化,以文化育人;坚持以技促能,加强艺术教育,以艺养德,不断巩固德育成果,引领学生成人成才,探索出一条富有成效的思想道德工作之路。
一是从国学经典中汲取思想教育的养分。学校坚持开设《国学与德育》课程,从国学经典中挖掘德育资源,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日常管理中,引导他们做到乐而学之、恒而修之。校团委、政教处和教务处等部门围绕礼、孝、信等元素,对学生进行道德层面的思想教育,使他们学以致用,由学而行,涵养内心,提升境界,为未来生活和工作养成良好的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参与者和受益者。通过曾子避席、程门立雪等典故,引导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做懂礼貌、知礼仪、尊师长的当代公民。通过扇枕温衾、卧冰求鲤等例子,引导学生心怀感恩、奉行孝道、善待父母。通过商鞅立木建信等案例,宣传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的诚信精神,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人生观,以诚做人,以信服人,将来在从业过程中做到诚信为本,自觉弘扬诚信文化。
二是从地方文化中挖掘思想教育的素材。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自商汤建都于此,已有三千七百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天下道源,老庄哲学,三曹文学,建安风骨,亳文化源远流长。学校把地方文化融入到对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中,利用商汤王“网开一面”和“桑林祈雨”的传说、老子与《道德经》、曹操父子与建安文学、神医华佗与五禽戏、亳州籍诗人李绅与《悯农》诗及刘开与芍花诗等,帮助学生了解亳州传统文化,增强知家乡、爱家乡的情感。家乡文化是一个地方最鲜活、最朴素和最具感染力的人文资源,在传承的熏陶中,学生升华了文化修为的境界,提高了品德修养的层次。
学校还开展“亳州好人”宣讲活动,使学生熟知身边好人,在耳濡目染中接受教益。今年春季,学校受助学生田娟当选2015年度全国“最美中职生”,成为亳州市首个获此殊荣的中职生。学校以此为契机,表彰了一批在勤奋学习、勇于创新、志愿服务、热心助人、诚信友善、孝老爱亲、自强自立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成果。
三是从校园文化中提炼思想教育的精髓。多年来,学校始终致力于优化校园环境。搬迁到新校区后,学校在软件、硬件环境建设中更是下足功夫,丰富校园文化内涵,面向全体师生征集校风、校训,积极筹建校史馆,使校园文化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参与行动,营造了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激励和教育。学校还注重延伸校园文化建设的视角和触角,拓展广度和深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充实和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如组织开展植树节护绿行动、网上清明祭英烈、18岁成人礼、优秀电影展播月、法制讲座、宿舍文化节、真善美伴我行、周末大舞台、争创优秀团支部、团校培训、校园学生党课、新生军训等活动,增强了学生自主教育意识,培养了集体观念,丰富了思想道德工作载体。
学校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基础设置与校园文化同步规划、融为一体,把新校区设计成互动休憩区、中心人文区、漫步欣赏区、体育健身区等四个区域。其中中心人文区是整个校园文化韵味的集中所在,以校史馆为主体,绿植搭配活水,清新自然,淡雅从容;规划建设雕塑、文化石等,融入“敏知敏行,致真致美”主题元素,营造学校办学历史中一直延续的师生和谐共处、教师关爱学生、学生温润典雅的人文情怀。通过走廊画、室内装饰和环境布置等营造走廊文化和室内文化,彰显环境育人理念。
有品位的校园文化提升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安徽省中职学校德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先进集体”、“亳州市安全文明校园”、“亳州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亳州市学雷锋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提高了办学软实力,扩大了社会影响力。
用综合艺术素养铺实学生美好人生之路
学校以学前教育专业为办学特色,多年来,坚持用综合艺术素养为学生铺实人生之路。
一是通过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艺术素养。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除开设必修的文化基础课外,还重点开设了书法、普通话训练、教师口语、手工制作、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21门专业必修课程。同时,开设通识选修和专业选修,通识选修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专业选修旨在丰富学生的儿童教育专业知识,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扩展优势特长。课堂艺术教育的广泛开展,传授了艺术常识,提升了学生的艺术学养,塑造了良好的仪容仪表,增强了动手能力。
二是通过课外活动陶冶学生思想品性。学校创新形式和载体,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展示才艺、陶冶思想、锤炼品性。为此,学校提供经费和场地,指导成立了跆拳道社、软陶社、健美操社等30个学生社团及课外兴趣小组,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文艺活动,充实了学生课外生活,有助于培养健康向上的艺术情趣和审美观念。利用元旦、“五四”、“七一”、国庆等节庆日和入学教育、毕业典礼、职业教育活动周、艺术文化节、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等时间节点,组织班级、年级或全校性的文艺汇演,各类艺术活动交相辉映、好戏连台,形成了健康高雅、文明和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三是通过社会实践凝聚学生团队精神。坚持让学生走出校门,接触社会,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责任感,凝聚团队精神。组织学生礼仪队、合唱团参加每年的市药博会及建市10周年庆典等大型活动,并多次代表市教育局参加市庆“七一”、迎新年等文艺汇演活动,均表现出色。组织学生参加亳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进社区”大型公益演出及2016年亳州芍花节文艺演出等活动,展示艺术风采;参与市委宣传部“书香村居”宣讲活动和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廉政文化”书画展公益活动,普及国学与法律知识,宣传廉政文化,获得群众普遍好评。在市第五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中,学校参赛项目朗诵、表演唱、器乐演奏、校园集体舞等获一等奖。今年3月17日,五名在空军后勤部蓝天幼儿园挂职学习的学生因形象气质佳、才艺水平高,参加了空军后勤部“强军起航”文艺演出。在2016年全省文化艺术类、信息类、教育类技能大赛中,学生选手参加国标舞、戏曲、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指尖上的中国”书画4个项目的赛事,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五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四是通过校园文化节培养学生美育观念。在总结以往艺术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学校于2015年提出每年要办好三个校园文化节的工作目标,以大兵团作战带动更多学生参与活动,以大手笔深化学校艺术教育,进一步推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学生美育观念。2015年秋季学期举办首届体育文化节,集健身、娱乐和竞技为一体,通过各类体育赛事培养学生的健壮体魄、健康心理和竞技精神,增强团结协作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生活文化节以“三生”(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为主题,开展“五jing”(精,静,净,敬,竞)活动和“三文明”(说文明话,干文明事,做文明人)活动,通过健康讲座、仪容仪表、文明礼仪、遵规守纪教育和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比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引导学生把立德树人要求落实到日常行为中。2016年5月底举办首届艺术文化节以宣传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成效为主题,通过儿童舞、音乐剧、成品舞展演及绘本画、简笔画、砂纸画、书法篆刻、中国画展演、美术手工作品展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学校艺术教育成果和学生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教育氛围,促进学生各项技能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新华网、人民网、凤凰网等三十多家媒体报道活动,反响巨大。
学校借力文艺教学促进校园活动开展,借助文化艺术引领学生思想教育,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工作有机融合,思想道德工作成效与教育教学质量同步提升,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境界不断拓展。卓有成效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了思想道德素养,形成了校风好、班风正、学风浓的育人氛围。用人单位对亳州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行给予充分肯定,在每年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毕业生都是供不应求的“香饽饽”。
□作者系亳州幼儿师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