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学校不只是师生的家园 企业买卖“实习证明”倒逼实践课改革 善意的奖学金也应规范
02版: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90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7月2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90期  下一期
企业买卖“实习证明”倒逼实践课改革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左崇年 发布日期:2016-07-27 15:02:43

    暑期来临,因为学校规定的实习期和考研准备期及其他个人计划撞车,不少大学生便开始寻思“找关系”开实习证明。《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60元就可在网上买到“实习证明”,店铺承诺盖公章,加价还可安排公司“回访不露馅”。然而《北京青年报》记者追访所涉企业,工作人员称“毫不知情”。
    随着暑期的到来,买卖“实习证明”的生意逐渐火爆。这是“实习证明”发明以来,从来没有停止的潜规则。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一个良好途径,但是近年来由于高校的“实践活动”的好经被歪嘴和尚念歪经,“实践活动”成为一种形式主义的花架子。只要大学生拿到盖有公章的“实习证明”,高校便会认可,不管你的来路和真假。其实“实习证明”,高校早已心知肚明,根本没有一点含金量,学生糊弄学校,学校也就默认。
  “实践活动”本是好事,为什么大学生弄虚作假?一是大学生对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包括高校对学生的实践实习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高度重视。二是大学生对实践课并不重视,认为没有必要,有时间实习不如去玩玩或者打零工赚钱,拿不到有章的实习报告表,只好花钱买“实习证明”糊弄学校。
  “实习证明” 成买卖,倒逼高校实践课改革,不能再沿袭过去这种“实践就是糊弄,实习就是盖章”的老路,要用真正的“实践引力”来吸引学生想实践、愿实践,变要我实习为我要实习。一方面社会实践课应该作为一门主课,像数学课那样重视,实习不应让学生自己去找,而是由高校统一安排,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安排实习单位。另一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实习基地,并与企业建立长期的实习合作关系。让实习名副其实,要让学生不自欺欺人,首先高校应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高度,把实践课当成是重要的一门功课来抓,只要高校重视了,对实践课不再放任自流,那么“实习证明” 买卖也就失去意义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