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瑞是今年舒城县的高考考生。高考结束后,他受到当公安民警的母亲的影响,在这次抗洪抢险救灾中,他成为后方安置点的学生志愿者。
“儿子,自2016年6月30日开始,我们所居住的舒城县由于连续遭遇多场强降雨的袭击,全县河堤溃口达一千多处,丰乐河两处决口,造成国道、村庄、房屋、农田等损毁严重。全县受灾人口达30万,受灾农作物37万亩。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防汛形势十分严峻。妈妈作为公安民警,义不容辞地投入到防汛抗洪抢险大军中。那时候,你刚参加完高考,由于成绩不容乐观,所以你整日在家玩手机、看电视,无所事事。妈妈由于要参加抗洪抢险,只能舍小家,顾大家,也无暇从生活上照顾你、思想上和你进一步沟通”。日前,朱文瑞的妈妈告诉记者,带着内疚,她依然奔赴抗洪一线。7月2日的下午,她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中休息,朱文瑞给她倒杯热茶,然后正气凛然对她说:“妈妈,我看到电视报道了,洪水太可怕了,受灾群众太可怜了,我也要和你并肩为抗洪抢险做点事,献一份力量。”说完,朱文瑞做出一个举拳头的动作。
对于儿子的话,妈妈并没有放在心上。第二天,她继续投入抗洪战斗中。谁知下午她就接到的儿子的电话:妈妈,我找到防汛救灾安置工作组织了,我和一个要好的同学已在网上报名参加义工活动,去当志愿者,现在就去柏林安置点,妈妈,你放心吧。
听完儿子的话,朱文瑞的妈妈百感交集,“在大灾大难面前,儿子没有选择安逸、没有选择退却,他为自己挑选了一条充满爱心、充满正能量的道路”。
□本报记者 张仲磊 李 东/摄
记者手记
经多方了解,像朱文瑞这样的学生志愿者有很多,他们在暑假期间看到家乡受灾,自告奋勇地找到六安市舒城义工联合会,要求参加抗洪救灾,分别在舒城县的百神庙安置点和柏林安置点连战多天,这帮平均年龄十七八岁的男女生,手脚都烂了仍然坚持,不怕吃苦,甘于奉献,都说为家乡尽一点微薄之力,感到很光荣。90后的正能量让社会更和谐,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
记者在舒城县柏林乡灾民安置点找到了朱文瑞,高考结束没多久他就到灾民安置点当志愿者,连续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在志愿服务队里面,没有人知道,他的妈妈是公安民警,也在抗洪一线。好孩子,你为警徽增了光,你是所有公安民警子女学习的榜样,你为公安民警在抗洪救灾行动中添了彩,你是准大学生们的好榜样!加油!
□本报记者 李 东
在食堂帮忙
在和受灾群众聊天
冒雨搬运饮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