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电影 书法艺术作品的欣赏 莲叶何田田
08版:春蚕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5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4月27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54期  下一期
莲叶何田田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淮北市教育局 李同领 发布日期:2016-04-27 14:03:21

  盛夏,到江南,选一个月夜,四周一片静寂,月亮还不那么丰满,像一瓣幼小的白菊飘在夜空,朦胧的,静谧的。月色下,满目的莲花在池塘盛放,红白相间,悄无声息,这时,听一曲《采莲曲》,最好。
  曾几何时,我常找来此曲,一遍一遍地播放,一遍一遍地倾听,让一颗浮躁的心在轻柔婉转的歌声中慢慢沉静。有一段日子不听,心总发慌,直至重新找来听,一颗心才又安定下来。
  是呀,谁的心中不曾藏着一个江南呢。在河网交织的水乡,处处是荷塘,处处可见莲花,满塘的莲花,与田田的叶,融为一体;与青碧的水,融为一体;与天空,与大地,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层层的绿叶中间,莲一朵一朵,悄然盛开,如一阙阙小令。此时,闻讯而来的风,骤然出场,拂过一波一波的水,拂过一朵一朵的花,把莲的清香,撒在水里,撒在风中,撒在采莲人的脸上。
  乘一叶扁舟,载一船清香,携一帆柔风,低眉抬眼之间,望不尽白云碧水、绿叶红莲,怕是唯有在水光潋滟的江南,烟雨空濛的江南,才能体会得到。莲在江南,犹如菊开东篱,对于北方人来说,只能是一种遥远的臆想。
  清晨,江南的少女们穿梭在翠叶与红荷之间,采摘着新鲜的莲蓬,朝阳升起,干了荷叶上的露珠,大街小巷里,家家户户的灶头间,便有了新鲜的莲子,就此做上一席地道的荷花宴,让盛景化作盛情,自是欢喜。
  莲子可食,莲藕亦是美味。杜荀鹤的《送友游吴越》之一中写道: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菱藕,于平凡中见诗意,读来却也是含义隽永。
  其实细想,心中珍藏着的江南,实为来自诗文中的江南,而非现实。自古雅士咏江南者甚多、咏莲者甚多,长期文化积淀下来的情结,在心底生根、发芽,造就了一个挥之不去的江南。无论是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清新自然,还是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索落寞,都不曾远去。
  昔时,读《红楼梦》,读到林黛玉最不喜李商隐的诗,却独爱这一句:留得枯荷听雨声。后查阅,这句出自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此诗是李商隐因好友崔戎去世,特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也寄予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而作。他当时的心境应和林黛玉一样,是个境遇凄凉之人,就像《甄嬛传》中的安陵容,自幼受姨娘白眼欺辱,不免因妒生恨,残害挚友,不然谁还会把自己比作枯荷呢?于是,不禁为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抱憾。转念想,莲花就是莲花,虽枯败,比起那些艾蒿之流,还是要美好许多。
  徜徉在诗词古韵里,细嗅莲花,不禁活色生香。一如《采莲曲》,描写鱼在莲叶间穿梭往来的轻灵姿态,传达出了采莲女欢快的心情,于绿叶红荷的莲叶深处,不知谁家女子,隔水笑抛一枝莲,此情此景,早已令无数人沉醉其中,再不言其他。
  曾有人质疑,莲叶何田田中的“田田”二字,为“团团”或“圆圆”之误,也有人认为为“陈陈”之误,我总觉得,无论是“团团”或“圆圆”,亦或是“陈陈”,表达的都是莲叶生长茂密的样子,都不如“田田”二字来得贴切、入神,朗朗上口。
  物换星移,人生易老,莲花的风姿一如当年,依旧是最初的容颜,如初恋清纯般的颜色。池面风来波艳艳,陂间露下叶田田。在水的透明中轻揽莲花的腰肢,再也不要让多愁善感的姑娘撑着碧罗伞,独自在雨季里哀怨彷徨。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就在这个盛夏,驾一只小船,去江南采莲吧。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