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兴典:“小村官”大梦想 卫凡:与互联网三次博弈 陶广亨:让青少年爱上古典名著
05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4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4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47期  下一期
吕兴典:“小村官”大梦想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张仲磊 发布日期:2016-04-15 12:33:06

  潘集区贺疃镇位于淮南市西北,因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贺疃镇的经济发展一直较为薄弱。2011年8月,吕兴典作为淮南市第四批大学生村官到那里。
  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联合杨桔青、孟祥全、陈良涛等同镇的其他几名大学生村官抱团创办了一个占地五十余亩的生态园,取名“小村官”;没想到,短短几年,生态园产值便有四十余万元,为当地农民创造近二十余个工作岗位,带领四十余户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青年讲堂点燃创业激情
  刚入职时,吕兴典只想着立足于本职工作,不管是自己力所及和力所不及的事,他都努力地去做到最好。每天挨家挨户走访,用了大量时间为孤寡老人、贫困户、留守儿童排忧解难,村干部和村民对他的态度从当初的怀疑变为信任和接纳。一次偶然的机会,吕兴典参加了团区委举办的青年创业讲堂,创业导师们在三尺讲台上的激情澎湃,感染了他,也点燃了他早就根植在内心深处的创业激情。“我觉得到农村就得为村里人做点事,不能虚度光阴”。吕兴典联系上有同样想法的大学生村官,决定创办一个生态园,希望通过他们的带动,打消农民创业的顾虑。
  创业的想法遭到了创业团队成员父母的反对。“我老家在江苏,他们知道后,匆忙赶来劝说我放弃这个想法。”吕兴典说,在父母的眼里,他们的儿子从来都没有创业的经验,父母担心他走弯路,耽误了前途。但是以他为首的这群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村官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把五十余亩的生态园慢慢地建了起来。
  团委“出手”助其渡难关
  创业之初,为了给生态园选一个好项目,他们在团区委和区委组织部的带领下,先后组团到山东省寿光市、我省合肥市、上海市地市进行考察,结合周边市场环境,创业团队逐步萌生了规模化发展果树种植的想法。但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反对,很多村民不同意把地租给他们,怕他们付不起土地租金,更怕他们创业失败耽误一季生产。可村官创业团队的想法却得到了团区委和镇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赞赏,为了解决土地问题,镇里相关领导多次找各村负责人谈话沟通,最终通过团区委项目信息库的筛选定位,充分利用淮南市创森工程这个政策,为生态园解决了五十余亩土地难题。
  解决土地难题后,又遭遇资金短缺问题。“初步估算,要建立这样一个规模的生态园至少要投入四十余万元。这些钱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巧的是,此时恰逢潘集区委出台《关于实施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行动的意见》,每个村官最高可以申请到10万元的项目启动资金,用于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扶持,再加上团区委积极联系和引荐当地农村信用合作社协商争取到了无息贷款,最终“小村官”争取到了生态园的启动资金问题。
  2014年4月,首批三十余亩葡萄定植成功。为了节省开支,村官们舍不得请工人,他们亲自上阵,从购买物料到果树种植技术,从修理喷雾器到开旋耕机。村官们硬是把自己由一个门外汉变成了半个专家。虽然看起来很笨拙、很辛苦。但是他们知道,村民们都在看着他们,如果失败,带领村民致富的愿望就会成为泡影。但是还是管理经验不足,三十余亩葡萄有近一半遭受了病害,团区委得知消息后,联系区、镇农业科技推广站专业技术骨干组成了技术帮扶小组,点对点、面对面地为生态园提供了无偿技术的指导,及时遏制住了葡萄的病害。
  因为爱这片土地所以坚守
  正当葡萄疾病见好的时候,园内种植的几百棵无花果树遭遇了难得一遇的虫害,一棵棵长势喜人的无花果被虫子齐腰咬断,看着散落一地的果子,村官们痛在心里。此时,吕兴典身在外地工作的父亲知道这个消息,再一次到那里,苦口婆心地劝说吕兴典放弃创业,回江苏省工作。面对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生态园,吕兴典心里有一千个一万个不舍,他和父亲发生了争吵。顶住了父亲的压力,咬牙坚持了下来。在团区委领导的带领下,他们先后前往凤台县、淮南市、乃至安徽农业大学寻求治理办法。炎炎夏日,他们和工人在园内不停地忙碌着,村民休息他们却不能休息,打药,除草,剪枝。连日来,他们的脸被烈日灼伤蜕皮、手上长满血泡。吃饭时连筷子都拿不好,肩膀被扁担压得青一块紫一块,整个人都瘦了一大圈。
  回顾之前走过的路,吕兴典说,“小村官”可以有大梦想,如今生态园可年产新鲜水果十余万斤,产值近四十余万元,为当地农民创造近二十余个工作岗位,带领四十余户村民共同增收致富。
  “有时,很多人好奇地问我们,干嘛放弃好好的白领不做,非要去农村干又苦又累的工作呢?我说了你也许不会信,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为喜欢而选择留下,因为爱而选择坚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