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双百双进”系列活动再起航
三十名中学校长实地考察家门口的精品高职
本报讯 继本报“百名中学校长走进百所高校系列活动”走进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山东省等省外精品高职院校后,4月7日至9日,本报该项活动再次起航,牵头组织宿州市、池州市、濉溪县、潜山县、庐江县等地招生办公室主任和二十多所中学校长走进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实地考察家门口的一流职业院校。
多年来,为了更好地服务考生和学校,本报坚持开展“双百双进”活动,即组织百名中学校长走进百所高校,百所高校走进百所中学,旨在中学和高校间搭起一座桥梁,实现双方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为考生找到合适的学校,为学校招到合适的学生。
一直以来,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中学校长和县(区)招生办公室都是考生咨询的主要对象,但因为对高校缺乏了解,均不敢贸然向学生随意推荐。针对这种情况,三天时间里,县(区)招生办公室主任和中学校长们先后到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和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座谈会、参观校园、考察大学生实训基地、创业孵化中心,对两所学校有了更直观的了解,尤其是在听取了介绍学校的课程体系、育人理念和就业政策,均表示高职院校正逐渐解放思想,找准了自身的定位,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规划,培养出的学生必定是社会所需要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
作为承办方,两所高职院校对于校长们的到来均表示欢迎,热情地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发展前景、特色专业等,让校长们对两所学院的发展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在参观大学生实训基地时,怀宁县第二中学校长吴祚长在感叹学校的实训设备高端、大气时说:“一所高职院校愿意花这么多投入,让学生学会一门技能,可见是真正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在努力,这样的院校值得推荐”。
座谈会现场
花絮集锦
三天的行程,紧张而忙碌,考察团成员们都很辛苦,但校长们表示,身体虽是疲惫的,但内心是充实的,三天里收获颇丰。
实地考察让校长们敢放心推荐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很重视大学生创业工作,先后斥资七十多万元,建成2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目前孵化基地共有二十多个创业项目在运作。4月7日下午,考察团成员们到该孵化基地,参观了大学生自主经营的店铺,详细询问他们的营业情况,在得知有的店铺一天收入能达到3000元时,都惊叹不已。
“创业孵化基地可以让大学生们提前接触社会,学会与人打交道,这很好”。池州市第六中学副校长伍宏才说,学校的办学理念让他很赞同,实地参观后有了更深的了解,今后在向学生推荐时更有底气。
宿州市朱仙庄矿中学校长乔邦强对此表示同感,他表示,以前不了解这所学校,遇到学生前来咨询,总是让他们回去上网搜索,但这次通过观看学校宣传短片、在校园实地行走,感觉这是一所不错的学校,敢放心地推荐给学生。
高校的科学规划获中学校长点赞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是巢湖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更名。这几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学校加大力气建设和发展,各方面发展都上了一个台阶。目前,学校正在合肥市职业教育城建一所新校区,计划与美国、韩国、德国等国家的高水平大学合作,实现一校两区的同时,上下延伸,左右发展,上即开展本、硕、博连读,下即注重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左即开展校企合作,右即开展国际合作。
“不得不说,学校的发展赶上好时机,学校布局大气,领导的办学思路很有前瞻性,我对这所学校很有信心。”座谈会上,池州市第三中学副校长孔德义感慨道。
濉溪县招生办公室主任赵从敏说:“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前景很好,很有潜力,虽然这两年招生分数逐年看涨,但很受皖北学生的欢迎,这跟买房是一个道理,买涨不买跌,今后,我们会引导学生到该校继续深造。”
参观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
参观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馆
参观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孵化基地
精彩发言
一路上,校长们与高职院校近距离的交流,不断地进行思想的碰撞,其中不少发言精彩非凡,记者整理了部分人员的发言,以飨读者。

安徽青年报社社长汪小雅
帮考生找到合适的学校
因为“双百双进”活动,这些年先后跑了很多地方的高职院校,有国家级的示范校,有骨干示范校,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但这次走进这两所省内高职院校,让我很吃惊,也很欣慰,原来省内的高职院校发展得这么好,一点也不逊色于那些省外高职院校。
其实,对于那些成绩落后的考生而言,与其去外省读一所三本院校,还不如在家门口读一所适合自己的高职院校,学会一门技能后,走上社会同样有竞争力。我们举办这样的活动,为的就是帮学生找到合适的高校,帮高校招到合适的学生。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柱梁
学生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预订
借这次考察的机会,向各位校长们介绍我们学校的办学情况,学校特地准备一份材料,上面介绍了学校已经做的和今后要做的各项工作,但我想说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学校所做的工作远不是这七页纸就能说完的。
多年来,学校围绕滁州市的六大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开展校企合作,聘请企业家进校园当创业导师,我们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专业技能强,通常是还没毕业就被预订。当然,学校追求的是学生的终身幸福成长,各项文化活动开展得都很好,尤其是体育,在全省都是名列前茅的,希望各位校长把有体育特长的学生推荐给我们。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邵一江
感谢校长们将优质生源推荐过来
说实在的,能够像今天这样一次性见到这么多中学校长的机会并不多,所以非常欢迎大家的到来,感到很荣幸。
在你们到来的前一天,学院刚刚结束今年分类考试招生的职业技能测试,全校上上下下一片忙碌。报考我们学校的达线生源有1.6万多人,参加面试的有八千多人,到处挤满了考生,场面很火爆。这其中就有不少考生是在座中学校长们的学生,很感谢你们的支持,希望你们今后依旧能够把优秀的生源推荐给我们,我们努力做好一切,都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最好的。

庐江县教育局副局长莫申根
在中学和高校间搭建了一座桥梁
我是安徽青年报社这项活动的老成员了,之前随报社去了山东省考察,对报社这些年做的工作和努力看在眼里,作为我省教育宣传的主阵地、主流媒体,贵报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为中学和高校切实搭建了一个有益有效地平台,感谢安徽青年报社的付出。
再说说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以前学生宁愿复读一年、两年也要上本科,这是不可取的,尤其随着职业教育大省口号的提出,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春天,国家急需技能型人才,我们也希望那些上不了本科的学生能够通过高职教育再深造、再发展。

潜山县招生办公室主任储成杰
为高职院校的辛苦付出点个赞
在我参观考察过的职业院校中,这两所学校未必是最好的,却是最有潜力的、最有发展前景的。三天的接触,我所听到的、看到的,学校对新校区的规划,对学生实训基地的建设,都是符合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划,科学又严谨。
分管招生工作多年,切身了解职业教育的招生和发展远不止千言万语、千山万水、千方百计,两所学校能够发展得这么好,背后的辛苦是可以想象的。尤其是以前不了解,以为创业是毕业之后的事,但现在学校很超前,在校期间就可以创业,可以下到车间,一出校门就可以上岗,我为他们点个赞。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程榕娟采写,图片由肖宏飞、朱鹏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