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代培需要“从长计议” 要发挥学校功能室的作用 用手机被劝退 “神童”没落折射应试之弊 切莫让“校园文化”陷入“虚无主义”
02版:教育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4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46期  下一期
切莫让“校园文化”陷入“虚无主义”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祁门县胥岭学校 孙祁岗 发布日期:2016-04-13 14:40:50

   校园文化对于培养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增强师生员工的凝聚力、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及学校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
   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入推进,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加大,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各级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但纵观全国,校园文化虽然在学校轰轰烈烈地开展,然而却因为对其理论性的研究及规律性的认识不够,从而影响和限制了其积极作用的发挥。甚至很多学校在文化建设中存在明显的形式主义,表现出物表化、文本化、标语化的倾向,使校园文化建设陷入了“虚无主义”。
   如有的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没有明确的制度和规划,活动的开展随意性较大,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有的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课外兴趣小组及各种社团的建设;有的学校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为了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有的学校则停留在制度建立及美化校园等较低的层次,而忽略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从而简单地认为刷几条标语、挂几块展板、美化一下环境就是所谓的校园文化了。以上种种必然导致校园文化建设随意化、形式化、简单化、物质化。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兴趣小组或社团人气似乎也很旺,但却对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起不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能从根本上为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学校的文化品位及学校综合实力,从而使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到了限制。
   校园文化建设应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只有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
   离开师生这个主体,离开活动这个载体,刷几条标语,挂几块展板,美化一下环境,显然只是停留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建设阶段,标语与展板的背后应该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能提升学生情操和素质的课外活动作支撑。校园文化渗透在师生的思想观念、言谈举止及日常为人处事的态度和情感中。试想一下,如果你到了一所学校,教师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热播的电视剧、聊股票,学生们课后你追我赶打闹嬉戏,大声尖叫,服装怪异,见了教师不打招呼,这样的学校哪怕环境硬件再好,不会给人留下好印象,只见物质,不见文明素养,没有学校精神和文化底蕴的校园文化如同木乃伊,没有灵魂徒有人形罢了。
   综上所述,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厘清“校园文化”这个概念,在思想意识上要达成一致,并高度重视。其次必须要以物质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证。否则,校园文化建设极有可能会陷入虚无主义。不同学校的不同定位必然导致“校园文化”概念的具体指向不尽相同,学校自身的文化特色是什么?如何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具体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有哪些?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只有从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理清工作思路,落实具体措施,才能真正避免校园文化建设陷入“虚无主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