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锤子买卖” “班主任信箱”架起师生连心桥 我们十八岁了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4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46期  下一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一锤子买卖”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陈婉婉 发布日期:2016-04-13 14:34:43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九年义务教育2011年底全面普及之后,国家在教育领域确定的又一重大战略任务。截至目前,我省先后有70个县(市、区)成功跻身“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之列,我省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县(市、区)的比例为67%,同比高出全国22个百分点,领跑中部省份。
日前在合肥市召开的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会提出,力争到2017年,实现全省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认定,到2020年实现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提高硬件标准化建设,消除城乡差距
  “孩子原本托人到市区去上小学,现在看到家门口的学校办得这么好,今年又回来了,这不仅节约不少费用,而且方便多了。”天长市秦栏镇官桥社区的一位家长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近年来,天长市不断加大农村教育“呵护”力度,把优质校建在老百姓家门口,农村学生家长获得感和点赞率显著提升。
  我省把学校标准化建设当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助推器”和“均衡器”,2012年以来列为对各市、县(区)政府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作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的前置条件。从我省已经通过国家认定地区的督导情况来看,很多地区包括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办学条件已相差不大,关键是内涵建设存在一定差距。
  在“十三五”期间,我省义务教育建设资金将重点向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和薄弱项目倾斜,多做“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要集中力量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特别是要抓住国家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机遇,聚焦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同时,将继续以信息化推动均衡发展,充分利用好农村教育资源全覆盖和在线课堂项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填平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的鸿沟。
  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从人、物、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优质均衡,就是不能把有限的资金去建设豪华学校或“窗口学校”,各地要防止因投入不均人为拉大学校间的差距。标准化建设就是要对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研究采取综合措施,使每一所学校尽快达到标准要求,特别是要扎实做好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改善工作,缺什么补什么。
  推动教师队伍常态交流,逐步实现学生“无需择校”
  亳州市自2014年 起 实 施“义务教育学校音乐体育美术教师专项培训计划”,计划用三年时间,为全市农村学校培训1000名专职骨干音乐、体育、美术教师,3000名兼职音乐、体育、美术教师,解决当地农村地区学校音乐、体育、美术教师短缺问题。同处皖北的人口大县怀远县,全县131万人,其中学龄青少年12.6万人。该县2015年县财政列支3000万元,用于发放农村学校教师艰苦岗位津贴,对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起到很大作用。
  自2014年起,我省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在统一城乡教师编制、农村教师生活补贴和职称评审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定向培养全科型教师、推动校长教师轮岗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把教师流动摆在首要位置,作为规定动作和关键抓手,明确流动比例和要求,做到区域内校际骨干教师比例大体相当。在加大校长、教师流动力度的同时,发挥好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共同体,支持建立紧密联系型学校集团,提倡对口帮扶,试点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强教师培养培训,建立骨干教师梯级培养机制,改革“国培”、“省培”实施模式,扩大教师培训覆盖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教师周转房建设,给予农村和贫困地区教师更多优惠政策。
            (下转第三版)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