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金融结亲推广农村创业青年信用示范户 我省团组织服务青年就业系列公益招聘会启动 安农大团委服务“春暖皖江” 不要忽视清明节的文化底蕴
01版:头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41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4月0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41期  下一期
不要忽视清明节的文化底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庄华锋 发布日期:2016-04-01 11:24:52

  清明节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日。它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一个纪念先人的节日,与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合成“三冥节”。每逢清明节到来之际,浩浩荡荡的扫墓大军既导致交通拥堵,也造成环境污染。清明节变得不再那么“清明”了。
  从2008年起,国家已把清明节列为法定假日,目的是为了追思、为了传承清明文化,并为其注入新的元素,构建符合时代潮流的清明新风。然而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吗?我想起前不久的一次针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状况的调查,发现能够说清楚清明节历史起源、风俗习惯以及祭奠的寥寥无几,远远不如对情人节、圣诞节的认知程度高。这一现象令人匪夷所思,值得我们去理性地认识和思考。
  我国的清明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有两个核心主题:慎终追远,亲近自然。所谓慎终追远就是不忘记历史、不忘记英烈、不忘记祖先;所谓亲近自然,就是走近自然的怀抱,远足踏青,开展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民俗活动。因此,仅仅把清明节看成扫墓的节日,无疑是一种误读。即使是扫墓,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注重继承清明祭扫精神内核的同时,实行文明祭扫,如可以通过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社区公祭等活动,通过鲜花、赋诗、信函、音像等祭扫形式表达对先人的缅怀和敬仰,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内涵融入到现代文明的形式之中。

  启 事  因清明节放假,4月4日报休刊,敬请关注。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