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分值“攀升”体质不能“下降” “翻转课堂”带来的忧思 化解“接送难”,别光让家长“吃药”
02版:教育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36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3月2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36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翻转课堂”带来的忧思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合肥市西园新村小学 夏永立 发布日期:2016-03-23 11:04:16

  数字化校园建设、电子书包、共享课程、交互式学习……逐渐走进校园的信息化教育手段正悄然改变着传统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翻转课堂”终于“粉墨登场”,它以“微课程,小测验,实时解答”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频频亮相,冲击并挑战着中国传统的教育。当前,全国各地掀起了“翻转课堂”教研热,从大学到小学,都进行着“微课程”的制作培训。在新一轮的教育技术培训中,许多教师感到迷茫和困惑,似乎在繁忙的教学工作之余,又多了一份责任和压力。难道一线教师只能一直跟着日新月异的教育技术后面奔跑吗?“翻转课堂”真有那么神奇吗?它真能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带来新的希望吗?我们的教育改革需要坚守什么?我们是否在改革中迷失了自我?
  在课堂中,可以通过微视频课程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学生按照自己的节奏,以一种放松的心态去学习,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利用大数据分析的功能,来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学习优势。当“翻转课堂”如台风一般登陆中国时,它正以信息化、网络化的全新教学形式和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冲击着我们的教育,引发了课堂教学的一场革命。通过“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育的效益。然而,它又引发了我的许多忧思。
  “翻转课堂”虽然先进,但它只是技术支撑,永远不可能取代教师。教育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对话,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不能因为有了它,就忽视了教师的作用,让教师退居二线,成为课堂的“陪客”,从而将课堂异化成“机灌人”。“翻转课堂”虽然也有高互动,但与实际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不一样的,很难会有那种即时的沟通和默契,更不会有直抵学生心灵的情感触动。此外,学生的学习需要思维的深度参与,而“微课程”的视频学习,无法给与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这样,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难以获得长足的发展。
   当前,让学生课前看视频学习知识点,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是“翻转课堂”的雏形阶段。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使得课堂更加开放,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才能够驾驭。可见,“翻转课堂”需要教师有超期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能力、娴熟的教育技术,必须重新开发课堂内容,这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会让许多教师难以胜任,从而导致“水土不服”。
   “翻转课堂”的产生是基于美国的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见,当“翻转课堂”来临时,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勇敢创新,让它能真正根植在中国的土壤中,结出丰硕的果实。如果只是简单移植,未必会有长久的生命力。当前,我们不能一味追风,而要渐进地进行实验研究,可以在经济和教育发达的地区进行先行探索,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再进行推广。由于“翻转课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先在大学和中学里进行应用,而在小学里则不宜全面铺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亲,“翻转课堂”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