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难尽的校园饭局
03版:深度点击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3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3月18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3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一言难尽的校园饭局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安徽大学本报学生记者 史春蕾等 发布日期:2016-03-18 18:23:33

□安徽大学本报学生记者  史春蕾  朱婷玉  杨  航
  合肥学院本报学生记者  徐  珊  王路路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本报学生记者  吴雨晴  邢晚晴
  安徽三联学院本报学生记者  何经纬
  皖西学院本报记者  任  洁  刘静文

  编前语  聚餐可以增强彼此间的感情,大学生群体也不例外。无论是在校期间的聚餐,还是假期回乡与亲友、同学的聚会,活动本身具有自愿性质,可频繁的聚餐活动多少有点让人承受不住……

饭局也“疯狂”
  寒假伊始,安徽大学2015级新闻学专业学生许琳惠翻开大一上学期的账本,才回过神,账本上一项支出比较明显,那就是自己加入的各种社团组织的聚餐消费。她调皮地说:“原来我已经参加了不少应酬啊。”
  大学生聚餐并非一种特殊现象,许琳惠表示,除了在大学里的聚餐消费,放假也能与聚餐联系到一起,在寒假四十多天的时间里,她就参加了四次同学聚会。包括两次高中同学聚会、两次初中同学聚会。另外,聚会之后还有娱乐活动,如去KTV或者一起去看电影。除了腊月廿九到正月初六,她几乎每天都要在外“应酬”,甚至还会有夜宵。父母调侃她为“大忙人”。
  “以前都是期盼着周末,想着在周末摆脱繁重的课业,但现在一到周末内心就会有些小别扭,生怕哪个至交好友又叫我去赶场子”。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临床医学系学生许陆然告诉记者,他对饭局略微有些反感,周末难道不是用来休息放松的吗?怎么现在都成了饭局的上场时间了?许陆然来自六安市,在上大学之前从未想像自己的周末会被饭局所支配,像只花蝴蝶地飞来飞去、活跃在各种好友的餐桌。他说:“面对好友的邀请,真是不好意思拒绝。拒绝不了好友,只好自己硬着头皮去面对饭桌上相似的话题,瓜分着本来就不多的空闲时间。”对于饭局这个问题,有人是不喜欢的,但也不乏乐此不彼的,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口腔医学系学生缪丽丽对此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上课期间,同学、好友都忙于学业,根本没有一个合适的机会去了解对方,增进友谊。虽然有课余时间,但总体的微妙气氛总归不如在饭桌上那样轻松自在、畅所欲言”。饭桌真的是好地方,没准两人吃饭前是点头之交,下了饭桌就相见恨晚了。在那种轻松的环境中,无需考虑过多,有什么说什么,吃吃喝喝中关系就增进了一大步。

“酒桌文化”令人忧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大学生聚餐换句话说就是喝酒”。身上有一大堆学生干部头衔的安徽大学2014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李翔宇坦言,酒在饭桌上自然被赋予了更不一样的内涵。在他看来,“喝酒和抽烟一样,都是幌子,目的就是为了和人交流”。
  “餐桌上喝不喝酒必然导致不一样的效果。”李翔宇说,“不喝酒就少了点趣味在里面。”社会人聚会的影子似乎也能在他们的餐桌上看到一些端倪,“和大人们聚会有一点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交朋友、刷资源”。
  面对大到学生组织的活动,小到朋友生日的庆祝,几乎每个人都逃不了“被聚餐”。合肥学院2014级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桂新田向我们阐述了他的想法:“我一般只参加两种聚餐:一种是朋友之间聚会。好朋友之间的感情需要维护,不奢侈的吃饭、聊天是增进友谊比较好的方式;另一种是我们的团队聚会。大家一边吃一边聊一些工作中的存在问题和工作计划,气氛十分融洽。”他坦言,自己并不喜欢以喝酒为主要内容的聚餐。“有时候大家并没有很多话题。为了避免冷场,就会开始拼酒。如果有学长、学姐在场,出于礼貌通常要先向他们敬酒,有时学长、学姐会回敬我。反之,如果饭局上有比我小的学弟、学妹,我也会陷入这种循环中。”合肥学院2014级旅游系学生李建苦笑道。
  现在仍然有不少学生相信“无酒不成席”的观念,甚至有学生喝酒喝到胃出血。上周,安徽大学2014级自动化专业的丁同学就因为聚餐喝酒,昏睡了一晚后胃出血去医院输了三瓶生理盐水。事后,丁同学表示,他聚餐的时候不是很喜欢喝酒,而是一群男生聚餐的话,“拼酒”是避免不了的。
  皖西学院艺术学院学生汪淑媛说:“在学生会里每年都会有一次全体的聚餐,这种聚餐早就已经成为一种习俗了,似乎要代代流传。”所谓的聚餐早就失去了最初的意义了。新闻专业学生卫建皖说:“现在的聚餐早就成了走形式了,不想去又碍于面子不得不去,所有的不情愿终究成了怨言。如果好朋友在一起吃吃饭,聚一聚也无妨,只是现在的聚餐却变成了不得不去了,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远离盲目 理性对待
  “社会互动有很多,聚餐只是其中之一,重要的不是吃什么。”安徽大学2015级经济学专业辅导员焦仲宁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这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其一是造成一些学生的社交压力和心理焦虑,对家境不好的学生更是如此;其二是容易造成学生的层级化甚至产生对立;其三是容易形成错误的社会认知,把请客吃饭作为社交的主要获得手段,其实能力和地位才是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
  焦仲宁表示,大学社团部门聚餐可以促进交流、熟悉聚餐文化、较早了解社会。这是聚餐不可否认的好处。他认为,伴随着“聚餐文化”的发展,铺张浪费、酗酒等不良现象逐步显现,这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亟待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更合理的方式锻炼社会技能及组织能力。另外,学习应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任何时候要认清主次矛盾。就消费方面,要加强对理性消费的认知与实践,做到不跟风、不浪费,参与积极、健康的交流活动,比如学术沙龙、专家讲座等。
  同样是面对这种畸形的大学“酒桌文化”的现象,安徽三联学院外语学院辅导员胡宝琴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学生经济来源基本上都来自于父母,频繁的饭桌社交会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大家应该要理性对待,而不是跟风盲目地聚餐,助长了这种不良的社交风气”。胡宝琴还认为,同学和朋友间能够增进感情的方式多种多样,饭桌社交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大家在一起聊聊天、散散步都是很好的选择。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应酬交际不是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必备事项。皖西学院大学生通讯社前副社长李曼说:“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合理地看待‘聚餐文化’、‘酒桌礼仪’,根据自身需要妥善处理人际关系,而不是用所谓的‘被’推着自己去做。”联络感情的方式有千千万万,大学生是一个散发青春的集体,而不应该被世俗化,大学生就是应该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在自己能选择的时候,就不要将就。

想说爱你不容易
  “从今天起请喊我吃土少女。”安徽三联学院2015级交通安全专业学生王港遇的一条说说引起了朋友们的热议,朋友们在评论中纷纷表示自己已经两袖清风,求组队一起“吃土”。原来,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王港遇所在的班便计划出去踏青野餐,而王港遇却对此有点不乐意,“这才刚开学不久,在生活用品的购置和其他方面开销都还挺大的,现在出去聚餐无疑会对我这个月之后的生活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但又不方便拒绝,只要是班级性的活动就一定会扯上团结、感情、友谊这些话题,如果拒绝的话就会造成一种比较尴尬的局面,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现在,每逢节假日、朋友生日、班级和各个组织的活动等,许多学生都会选择以“一起出去吃顿饭”的形式来庆祝。然而,各种饭局在大学里已成为一种泛滥,越来越多的人为此烦恼不已。“在很多饭局中,特别是男生比较多的时候,喝酒是默认首选的庆祝方式。虽然我不喜欢喝酒,但是大家都喝了,我就没有不喝的理由。但我会尽量少喝。”桂新田说,“没必要从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费中拿出一部分来,去参与一次不自在的聚会。”当然,也有因为碍于面子,不好意思拒绝饭局邀请,担心不参加集体活动会使同伴们觉得自己不合群,硬着头皮去参加的学生。谈到这一话题,合肥学院2013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胡燕婷感触颇深:“我一般都是和关系比较好的室友聚餐。既能改善一下生活,还能去浪一浪,放松心情。”对于类似学生会这些她加入的学生组织发起的聚餐,她认为,参与其中既可以拓宽自己的人脉,也能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但是次数多了,感觉变淡了,聚餐就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了”。
  同学间的聚餐消费让安徽大学2013级金融专业学生潘云鹤唯恐避之不及。从上大学开始,她就没从家里要过钱。兼职做家教、在学校的勤工助学岗位打工、凭成绩取得的奖助学金成为她供自己和弟弟读书的经济来源。人均上百元一次的聚会在她眼里是笔不小的开销,“够在食堂吃一周午饭了”。
  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5级临床医学系学生吴晴悄悄对记者说:“同学好友的聚会我是不太好意思拒绝的,生怕自己错过了同学的生活圈,被隔离在外,自己孤单一个人。”有学生向记者反映:“每次出去都得瞅瞅孔方兄够不够,在我的可接受范围内,很乐意去与各位同学吃喝玩闹。但是,只要是超过承担能力,就不会与同学聚会。毕竟不想因为这种事情去使我整天地考虑花费,成为钱包的奴隶。我认为像我这样挺好,不会因为其他因素,纠结去还是不去。”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