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文学 如果你问当今的90后、00后的孩子有什么爱好,他们大多会回答:网络游戏,网上聊天,追星,看韩剧。而我却独爱文学。
学习之余,手捧一本名著,或翻开一本杂志,便开启了我与文中主人公的一段美妙之旅,喜怒哀乐尽在不言中,平日里所有的苦与累瞬间便烟消云散了。兴致来时,抽一点时间,关起门来,写心中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或散文,或随笔,或诗歌。
文学向我打开了一扇奇特之门,通过这扇门,我读懂了安徒生、列夫托尔斯泰、马克吐温、雨果;也读懂了三毛、王朔和莫言。阅读了他们的作品,我理解了生活的种种艰辛与美好,洞悉了人情世故和人间冷暖。文学培养了我的情趣,拓宽了我的眼界,增长了我的知识,提高了我的审美能力,坚定了我的人生追求,使我成熟,给我充实,让我快乐。
我爱你——文学。
□宿州市宿城第一中学高三(2)班 朱若愚
走过青春
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倔强,一个柔软,还有一个,正在成长。
——题记
提起青春,人民会想到初升的太阳;提起青春,人们会想到含苞的花蕾;提起青春,人们会想到初绽的嫩芽……青春,是一个美好的代名词,而我们,正走过青春。
有人说,那个可以任意挥霍的年纪叫做“青春”,的确,正值青葱岁月的我们,充满着无限生机,充满着热情奔放,也充满着年少轻狂。我们可以为了一份友情,不吝陪伴付出,不计自己的得失;为了一个梦想,不为风雨险阻,不顾旁人的目光;为了一句承诺,不惧艰辛困苦,不悔许下的诺言。这样美好的青春时光,人的一生有且仅有一次。
然而,青春如同一个短暂的美梦,终有梦醒之日;似一条绚烂的彩虹,终有消逝之时;如一朵盛开的鲜花,终有凋零之刻。即便如此,我们不应停止对青春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海德曾说:“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能成长,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天就不能品尝。”青春就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因此,我们要加倍珍惜,努力拼搏。用我们充沛的精力在书海中遨游,在竞技场上拼搏,在友情中徜徉。尽管苦点累点,但充实快乐。
青春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也会有烦恼、困惑,幸运的是青春的路上我们并不孤单,每当我们烦恼、困惑时,总会有老师、父母及时指点迷津,给我们加油鼓劲。我们的脚步始终会坚定有力,朝着理想的彼岸坚定迈进。
走过了青春,才解其中的滋味,青春只有用拼搏和汗水作注脚,才有意义。就让我们扬起青春的风帆,让人生之舟起航吧。
青春不虚度。
青春感怀
青春的故事
还没来得及整理
一切就将随风逝去
再回首
是否还有当初的印迹
得到的
或许会被忘记
失去的
注定会被珍惜
我望着梦想的方向
我望着梦想的方向
好想触摸它的光芒
即使那里会有绝望
我依旧斗志昂扬
我望着梦想的方向
渴望有一双翅膀
即使路上有陷阱罗网
我依旧奋力翱翔
我望着梦想的方向
再大风雨也不可阻挡
即使跌到遍体鳞伤
我依旧神采飞扬
我望着梦想的方向
微笑始终挂在脸上
即使遇到失败忧伤
我依旧快乐欢畅
因为有梦 所以去追
因为有梦 所以去闯
梦想的方向
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梦想的方向
那里有我心中天堂
再见了,母校
提起家,总会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因为家中有亲人,是我幸福的港湾。不过我还有一个家,她就是我梦想腾飞的地方——母校。
记得高一入学那天,天格外蓝,云格外白,空气格外清新,我的心情格外高兴和自豪。
如果春天,你走进校园,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迎面扑来。花园里,操场边,处处开满粉色的、白色的、黄色的花,争相斗艳,姹紫嫣红,令人陶醉。
每天清晨,你走进校园,朗朗的书声从教室传来,弥漫整个校园,像大小和弦奏出的一曲美妙旋律,令人驻足。
每天除了学习,最让我怀念的事情莫过于课间的跑操了。尽管有些同学不太情愿,我却乐此不疲。紧张忙碌的学习之余,跑上几圈,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放松一下心情,到了高三,由于学习任务重,我们的课间跑步被迫停了下来。有时站在教室里,透过窗户看着学弟、学妹们身着统一的校服,迈着整齐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犹如一条巨龙在游动,给美丽、平静的校园平添了几丝生气。
这里不但有可亲的同学,更有可敬的老师。他们乐于奉献,他们诲人不倦。办公室里,他们埋头备课、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教室里,他们绘声绘色,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一道又一道难题,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践行着“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为了学生美好的未来,他们甘为孺子牛。
望窗外云卷云舒,看庭前花开花落。转眼间,我在一中学习已近三年了,就要离开你了,我的母校,心中有无限的感慨和不舍。
忘不了那次寒冬腊月,班里一位同学半夜生病,值班老师那慈母般的照顾。
忘不了校运动会时,一位同学中途摔倒,其他同学快速跑上前去搀扶着她走到终点。
忘不了每次就餐时,老师们一次次的谆谆教导: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
再见了,一中;再见了,我的母校。请您相信,有空,我一定会常去看您。
传统离我们有多远
面对当前网络文化、快餐文化日益盛行,而传统文化、文学名著逐渐脱离传统的现象,我们不禁会问一个问题:传统离我们有多远?
所谓传统,即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实践过程中产生并流传下来的习俗与文化。因此,传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种认为它脱离实际、远离现实,不接地气的想法是绝对错误的。
不可否认,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对待它的态度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大不相同,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传承至今,是因为它符合时代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当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从古代先贤的思想中获得人生的启示。而文学名著就是极好的载体,阅读文学名著,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读中国的文学名著,可以汲取生命的营养。一部《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虽受宫刑却发奋著书,书中的一字一句都包含着他的心血和汗水,都体现了他的坚韧和毅力。“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一面镜子,从历史的兴衰中,我们可以了解历史的发展轨迹,揭示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从而获得对人生、社会有益的指导。这告诉我们,传统并不遥远,他就在我们身边。
读国外的文学名著,可以从西方先进的思想中获得生命的智慧。一部《哈姆雷特》,让我们看到莎士比亚独特的幽默、超凡的智慧。书中的一句话“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向我们展示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人和人生的思考,对今天仍有极大的影响力。而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更是说明了莎士比亚的作品有独特的魅力和非同一般的影响力。这些理由,难道还不足以让我们在浮躁的现代社会中,远离喧嚣,静下心来,读一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吗?
传统离我们有多远?当我们问起这个问题时,就表明传统文化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远。现在是我们应该反思的时刻了。传统是任何文化生存发展的根基,试想,一棵没有根基的树怎能茁壮成长?一个没有传统文化的民族如何能自立自强?无论何时,都要让传统留在我们身边,回首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