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鸟鸣 情理为文 秀气成采 种棵树记住回家的路 窗前的樱桃花又开了
08版:风华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28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3月11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28期  下一期
情理为文 秀气成采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江 涌 发布日期:2016-03-11 11:08:25

——读刘湘如和他的散文

  《刘湘如精品散文》(上下册),我第一个拜读。见文如见人,宽厚朴实,不失大气。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异文化现象,有时也用易学搞些卜卦的娱乐演绎。
  他每次从上海回合肥,我都要去拜访他,这次出版的散文精品文集是他文集中的四卷至六卷与七卷至九卷中的内容,从近500万字的散文中精选出来的。一直爱看他的文章,不仅因为他的才思与深度,更有为人优雅宽厚的原因。
  雨未停,正好读书。序是刘湘如自己写的,是心里话,一读来心头便有触动。“这年头,搞纯文学创作需要内力和勇气。至于诗歌和散文创作,更需要一点理想的浪漫精神,或者你喜欢享受文学的清贫。作家本该具备纯净的性情,尤其是在文学被边缘化的今天,文学不仅需要你爱的指数,还需要你的忍耐和寂寞,因为它不同于社会活动,离功名利禄很近,它必须让你孤独。只有让自己进入闭关的状态,拒绝一切尘俗的沾染,你才能开拓出心灵中潜存的智慧……”依次读来,文章各有神采,蕴藉深厚,渐随文字,和着雨声,又入山水画境,如此的美妙,品至佳处,云淡风轻,无边原野,都在此中。
  最初看到他早年写的《枫桥香榧》时,就有些上瘾。淡淡的时光被沉淀在那个朴素的年代里,一首歌被阅读的人悄悄唤醒,悠扬的旋律在文字间缓缓穿行,无多时,记忆中那如水的光阴又明澈起来,不由让人心生欢喜。本人不爱奉承,违心的话说出来总有一种嚼蜡的感觉,但他的文字读来是发自内心的、智慧的、诙谐的、生动的。一捧故乡的泥土、一杆芦苇、一副对联、一眼泉、一把折扇、一封家书,随处皆能入笔,初看信手拈来,小处着手,但无需多时,便万流涌动,汇成江河入海之壮阔。每到此时,都常会让我想起那年他倚窗说的那句话:“路,很宽,很长,我想前面定是无限的春光……”
  成名前如果说贫困是他的朋友,那么寂寞就是他的影子。刘湘如也是这样,曾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久久地耕耘过,但他是快乐的。“在寂寞中,他开始独思,开始面对茫茫的宇宙。他所思所见的一切,都是自身心灵的图画。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白云蓝天,落日明月,一切都寂然不露声色地,随意听候你对它的表白……”
  刘湘如是真正的大家。长篇,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评论、诗词、影视都发表出版(播出)很多,但因为缘分,熟识的我常会遇上些即兴创作的时候,那也是我喜欢的状态,此时不拘的他,显得更醇和、更自然、更淡泊、更宁静。
  读其文如读其人,随着页码向前推进,他的面貌浮现并清晰起来。文字里的他是那样的哲思、睿智;有时又会是一种漫步行吟,不急不怠的状态。平日相聚时的一颦一笑,谈诗做赋时的激昂浪漫,都被这些酣畅的文字一一呈现于前。
  “跨鞍走马六十年,临云登高欣无限。思如大鹏神翅展,静似金刚一块岩。”这是我一次高兴时写给他的诗,虽随意,但刘湘如著书时的忘我状态,的确会给人一种金刚罗汉般的印象,静气凝神心明意定,顺着笔尖淌下的是纯净幽深的语言。笔一停,出去游历的魂魄才又定了下来,然后你看到的就是他憨厚平静的笑……
  他的文字不像有些人刻意拼凑,让人很累,他的文字读来愉悦而轻松,无论何事在他的笔触里,无不倾吐着对理想、信念的渴望、追求。有着诗画般的韵味,若聚若散,水岸高山;存着哲理的告诫与警醒,在清新隽永的美感背后,是他对生活朴素的体味,对自然山水草木深情的吟咏,是他向人们展示的郁郁葱葱的生命。
  很多个夜晚的手不释卷,在轩窗竹影下读刘湘如的散文。记得他当年接连推出的散文著作《星月念》、《淮上风情》、《刘湘如散文》系列和情志卷等,就有很多人成为他忠实的崇拜者。老道简朴的语言格调,如在聆听一个智者的倾述。《星月念》、《彗星》、《佛国的岸》、《悟》、《春望》、《却鼠》……都在意趣隐幽之中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实朴素的人生道理。
  再次走进他的文学世界,得益于新世纪以来发表在报刊上的优美文字:《西湖感事》、《灵寺》、《小人与大师》、《十步斋思绪》、《淘书》、《六十开悟》、《人性的力量》、《境界》、《关于诗歌的思想碎片》……还有那些思想深遂的杂文《狼来了》、《名利与炒作》、《“厚黑学”的兴起》、《两种贫穷》、《买个理想如何》……这种历经沉淀的内心独白,犹如一曲经典的老歌,天籁也。刘湘如的散文笔触宏大、恣横酣畅,著名诗人公刘曾评价他的散文“动真情而不夸饰,寓哲理而非说教,由表及里,因小见大,笔尖上流着的是作者自身的真血、真泪,点点滴滴,必将渗入读者的良知,一如春雨之于土地”。
  这就是一种境、一种色彩、一种瞬间流淌出的人生情怀。在一杯酒里、一个花影下、一句禅语中、细雨纷飞处……顺着点点墨香都能寻到他印象的身影,享受着文学和文字陶冶中的快乐……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