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新优质学校之感悟 学生参与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实践初探 让生活在写作中安营扎寨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载体
14版:教海探航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27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3月09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27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让生活在写作中安营扎寨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无为县实验小学 陈红梅 发布日期:2016-03-09 15:26:36

    陶行知先生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眼睛,引导他们能看清事实,就能活跃学生的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教育者,应像陶行知那样,带着教育的幸福行走。”可见,《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认为生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的确,习作原是生命本真体验的一种自然流露。
    陶行知先生在《孩子的心》中写道:“……这里玩玩,那里玩玩。大的大玩,小的小玩,人人都来玩,处处有好玩。玩了再去忙,忙了再去玩。”“写作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以“玩”的方式进行教学,下笔前就能给学生带来乐趣,哪有不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之事?著名特级教师张化万的作文课堂中,小小的一根鸡毛让三年级的孩子们上课玩得多开心,不是鸡毛上有什么魔法,而是张老师借鸡毛给学生带来了快乐。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写作就应该不拘体裁,不讲形式,完全是一种开放自由状态的写作,天大地大任我行,让他们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只要老师大胆地肯定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就能激活他们思维中曾一度休眠的活泼潜力。不然再好的文章,脱离了真实,如水中月,镜中花,虽然迷人,但始终欠一份震撼的力量。譬如:“冰心文学奖”一等奖作品《妈妈回来了》,因为文章真切地表达了“妈妈回来”这一生活片段所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喜悦,以及曾经有过的伤感和思念,触动了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心中隐隐有一种感动。
    《语文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淡化“表达方式、安排详略、条理清楚”等要求,力求提供写作的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以《第一次……》为例,坐火车,做家务,一个人睡……教师可以将这些写在黑板上,再让学生发表这些趣事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就可以下笔了。不拘字数多少和字句表达,不拘篇章结构和音调韵味,随心所欲,在自然的流淌中,令人兴趣盎然!
    我们自从出生后,就一直不停地在观察中学习,提高生活能力。对一件事,要能观察仔细,才能透彻了解;了解透彻后,自己方能有所作为。写作也是经过观察和透彻的了解,有了写的灵感和冲动。日常生活中的林林总总,其实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只要我们肯去听、去看、去体味,动起笔来必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观察包括六种: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感觉,如果把这些观察所得串联起来,就是一段很生动的描述。写作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这“六觉”去洞悉自己周围的事物,哪怕只是一件很普通的小事,很细微的小物品,我想学生都能写出“大文章”。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