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勇: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图片新闻 高校大学生可保留学籍休学创业 省教育厅窗口连续九年获评优秀 “四元免费午餐”套餐将改为“4+X”
05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2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3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2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陈方勇:让学生爱上数学课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通讯员 巫乃刚  发布日期:2016-03-02 16:07:54

  陈方勇,合肥市第46中学南校区数学教师。黝黑的皮肤,高挑的个头,身上有着很明显的理工男的属性:话不多,不苟言笑,但逻辑思维很强。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的数学课备受学生喜爱,每每下课铃响,学生都不愿意下课。
  那么,是什么样的魔力让学生眼里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这般有吸引力?新学期伊始,记者走进陈方勇的课堂。
  “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方法,只是通过一些小创新,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找到乐趣”。陈方勇说,自己就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深切地知道学生都希望数学课可以简单一点、有趣一点。为此,走上讲台后,他一直琢磨着如何让数学课变得生动有趣,如何让枯燥呆板的数字符号会说话。
  创新从开学第一课开始。开学第一天时,很多班都在讲授课本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室里安静而有序,但陈方勇所带的班却是笑声不断,时不时传来一阵阵掌声。原来,考虑到学生都是刚刚升到七年级,彼此间不认识,所以第一节课,陈方勇选择了让大家互相认识一下。“这个互相认识可不是单纯地介绍自己的名字和兴趣爱好那么简单,而是抛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互动”。陈方勇说,早在开学前,他就准备好了这些问题,如班上有50位学生,一年有365天,班内有两人是同一天生日的吗?有两人在同一天生日的可能性有多大?“当时,学生的第一感觉是约为1/7,我就告诉他们,今天我很可能在班内找到不少于一对同一天生日的同学”。陈方勇笑着说,在自己十多年的教学中,每次都能找到超过两对同一天生日的学生。看着这些新同学高兴地拥抱在一起,他会适时地抛出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规律正是概率所要研究的一个小问题,要想明白背后的道理,就一起来学数学。既增加了同学间的友谊,也吊足了学生胃口,让数学课在美好的期待中继续。
  然而,数学课终不比其他学科好玩、有趣,为了保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陈方勇在创新课程教学从未敢松懈,如在学习证明这一章节知识时,很多学生时常有一个困惑: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结果的命题为什么还要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为了让学生开动脑筋,陈方勇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情境:两个同心圆,小圆的半径是10厘米,大圆的周长比小圆的周长多1米,让学生计算两圆之间的间隙有多大。然后再把里面的小圆放大到与地球赤道一样大,再在外面用一根足够长的铁丝围成一个圆,两个圆是同心圆,大圆的周长仅仅比赤道长多一米,此时再让学生计算两圆之间的间隙。“当时,班上90%的学生及第一次来听课的学生家长都认为最多只能容下一根头发。事实证明,放大后两圆之间的间隙和原来两圆之间的间隙是一样一样的”。陈方勇说,实验结束后,很多学生都恍然大悟,意识到严密的推理是如此重要,有时候“想当然”会欺骗自己。
  除了这招设置悬疑,陈方勇还很擅长创新问题情境。“好的珍珠若遇到一根好的丝线将其串连起来,光彩会更夺目。数学课上的例题也是一样的,所以上好数学课选对例题很重要”。陈方勇举例说,去年寒假作业中有一道关于电影的题目,开学后,他设置一系列问题,如某部电影打破了多项票房纪录,部分票房数据是第一天:8000万元,第二天:7000万元,第三天:7000万元,第五天:12.6万元,让学生计算第四天和第五天的票房平均增长率是多少?“哎呀,班上学生讨论得很激烈,一个人都有好几种算法,积极性都很高。”回想那节课,陈方勇难掩兴奋。
  熟悉陈方勇的人都知道,他的数学课不走寻常路,永远充满了未知和惊喜,不知道何时就会冒出一个新奇的设计。陈方勇说,自己的课堂没有诀窍,有的只是将学生的喜好摆在第一位,用学生的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数学的魅力展现给学生。“教师的责任就是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交给学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微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课”。
  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陈方勇的点滴创新让他快速成长,从初踏讲台的年轻教师,成为包河区“学科带头人”,先后斩获省优秀课评比一等奖、全国优秀课评比二等奖。在首届“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部级优课”。论文多次获省一等奖、二等奖,并发表于《中学数学》、《中学数学教学》等。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