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薄弱学校的蝶变
03版:关注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22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3月02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22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合肥市:薄弱学校的蝶变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程榕娟 发布日期:2016-03-02 16:00:20

    “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一所好学校,最理想的是在家门口就能够上好学。没想到,这个愿望竟然实现了。”李承泽是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名学生家长,他的孩子就读于该区方兴小学四年级,看着孩子在校期间的变化和成长,他由衷地为学校点赞,夸学校是“家门口的好学校”。
    2014年2月,合肥市启动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以来,该市已先后有76所发展水平较低或一般的薄弱学校、普通学校通过创建试点,成功蝶变为“新优质学校”,初步实现了“让每一所家门口学校都优质”的均衡发展目标。到今年,试点学校将扩建到120所。

“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张璐是合肥市蜀山区望龙学校五年级学生,开学以来,每天中午吃过中饭,她都会扎进学校的微机房观看微视频,认真做着笔记。
  “这些视频都是老师提前录制好的,每天看完,我都会把没掌握的知识标记下来,上课的时候向老师请教,感觉这样学习起来更轻松”。张璐说,同学们都很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
  作为合肥市首批“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校之一,2014年9月,该校开始引进“翻转课堂”,即学生们可以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提前网上学习,再将疑难点记下,于第二天在课堂上提出解决。课下还能在线与名师互动,对学习内容或者形式提出新颖想法。
  “我们学校就近八成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没有生源优势,没有资源优势,市新优质学校创建小组到校实地考察后,我们决定试点‘翻转课堂’”。校长张和庆说,从传统的先教后学到现在的先自学再教学,翻转后的教学方式深得学生喜爱,在过去一年,学生成绩普遍有所提高。
  为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该校还创建了昆虫植物探究实验室和思维空间创新实验室,通过制作植物标本、练习六子联方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动手能力。
  当该校的学生在学习标本制作时,合肥市还有一批“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校的学生同样在享受着缤纷课程,如元一名城小学成立“郑玉茹名师工作室”,带领学生走近诗词古韵;园上园小学以“人生如棋”,发展国际象棋,培养学校的“棋”氛围;第20中学构建以“体验生成”为核心的“绿色德育”体系……学生在实现全面发展、快乐学习的同时,学校“一校一品”的特色格局逐渐凸显。
  “试点不代表成功,但从目前各所学校发展来看,基本上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合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许王义说。

“办学不看分数,评价不看升学率”
  那么,什么样的学校可以称之为“新优质学校”?
  2014年3月,合肥市按照义务教育三大提升工程总结的统一部署,首次启动了“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工作。
  “‘新优质学校’创建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性课题,是合肥市在面对机遇和挑战时,学习借鉴上海市等地的做法,希望通过创建试点学校实现弯道赶超,缩小薄弱学校和名校间的差距”。许王义说,基于这样的考虑,试点创建“新优质学校”的多为义务教育阶段一般学校、薄弱学校、新建或小区配套学校,着力通过教育理念、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学生活动、教师发展、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加强探索、改革,形成一批“新优质学校”。
  在该市出台的一份关于“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实施办法中,记者注意到,其总体思路是行政推进、学校主体、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专家引领、名师支撑、托高底部、铸炼品牌。根据计划,2016年,该市“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学校将达120所左右,全力打造一批老百姓认可的家门口好学校,进而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大班额”、“上好学”的问题。
  为了让“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学校接地气、可操作,文件中明确了各试点校要按照更新一个理念、实施一个规划、推进一个项目、建设一个名师工作室和一个创新实验室的要求,实现自身发展的全面提升。目前,首批“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学校已经实现名师工作室全覆盖。
  “办学不看分数,评价不看升学率,而是关注人的发展,着眼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许王义说,“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工作瞄准的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折射的是教育公平,体现的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差异教育、成功教育,切实办好每一所最基层学校。目前,这些创建工作的关键理念已成为共识,并成为该市创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终极目标是推动全市教育均衡发展”
  2月19日,我省中小学开学首日,记者先后走进了合肥市望龙学校、方兴小学、南艳小学,作为首批“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校,所到之处,无论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设置都让记者眼前一亮。
  在方兴小学的星星超市,四面壁橱里都是琳琅满目的学习用品和玩具,不过想要得到它们,不是钞票,而是星数。“主要分为美德星、智慧星和才艺星三种,根据学生表现好坏奖励星数,如在体育方面,在区级比赛中获奖的就可以得到一颗才艺星,在市级比赛中获奖的可以得到两颗才艺星,累积的星星数量越多,可以兑换越多的奖品”。校长孔令书说,之所以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就是为了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挖掘学生身上的亮点,而不再是单纯的以好中差来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南艳小学的“种植园”学农实践课同样是一大亮点,每个班在“种植园”里都拥有一块自留地,学生种上青椒、萝卜、白菜等各种各样的蔬菜,彼此分工,各司其职,如种植组负责日常种植、打理,记录组负责写观察日记,采摘组负责后期的采摘,市场组负责销售和处理。
  “很多学生以前分不清蔬菜的区别,叫不出名字,更别说种植了,通过基地教育,让学生知道吃苦耐劳,了解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该校一名负责人介绍。
  “‘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只是一个很好契机,为薄弱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全市教育的均衡发展,让现在的学生及未来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许王义说。
  2月25日,合肥市教育局召开2016年全市第三批义务教育阶段“新优质学校”创建试点学校评估认定会。在学校自评和县(市、区)复评的基础上,该市首次尝试与第三方合肥现代教育评价中心进行合作,分成五个组,对第一批试点学校开展实地督评,并将结果反馈到教育部门,以确保将好事做实,而不是通过评估后就一劳永逸。至此,一批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轮廓初显。
   □配文图片由本报记者程榕娟摄

 学生们跟随教师学习戏曲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植物标本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