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乡·故乡 春联,自己写 扎染生命 回乡偶书 空巢
08版:风华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19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19期  下一期
他乡·故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修文 发布日期:2016-02-26 14:32:20

  女儿在伦敦一家传媒公司工作。一日打电话给我,说公司制作了一部反映华人在英国奋斗史的纪录片,她准备为该片取名为“他乡·故乡”征询我的意见。我连连称道,很贴切,也很美。放下电话,我陷入沉思中,我恍惚了,这番话,与其说是说给女儿的,倒不如说是给我自己的。
  我是一个错把他乡作故乡的人。
  我对故乡的记忆和理解是理性的,但同时也是偏执的。因为从我妈妈怀我时,我们全家就跟随着戎马一生的父亲,四海为家,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这就让我对故乡有了多元化的概念。
  我的故乡,在鲁西北一个偏远、贫瘠但十分秀丽的小山村,叫毛官屯。“最忆青灯是儿时”。我记忆中的她,美的就如同一幅刻在我脑海中的画:整个村庄淹没在高大树木的绿阴中。姥姥家门前那棵清朝就有的老槐树,枝叶葳蕤,树冠大得像是一顶巨大的伞,为我们这些顽皮的孩子遮风挡雨。满院的杏树、桃树,当然最多的还是枣树。枣儿成熟的季节,远望村庄,红枣点缀在绿丛中,像是神来之笔的轻描,很美。姥姥家门前左右各有一个清水湾。岸边垂柳依依,迎风探水。游弋着的鸭子,跃出水面的鱼儿,还有那茂密的芦苇,都透着清馨和神秘。村口的打麦场、麦垛是我和童年伙伴的游戏场。村北头有一座独立的小庙,那是村小学,我曾在那里就读,那里有我记忆中最要好的小伙伴。
  对于故乡,我似乎只有儿时片段式的记忆,因为我很少回去。长大成人后,专程回去看望了她。但她却似是有意在躲避着我,消失的无影无踪:全村没有一棵大树,清水湾填平成了蘑菇大棚……人们生活富裕了,但这却是以祖先留下家园的丧失为代价换来的。我在痛苦之后,依然爱着她。因为无论她是美还是丑,对于我都有着一种融入血液的深刻和亲切,她是我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云贵高原,我也视她为故乡。那是给予了我生命的故乡,我出生在那里。全国解放后,我爸爸所在部队奉命开赴云贵高原剿匪。妈妈在贵州生下了我。因当时是在战时,等剿匪战役结束后,爸妈去给我报户口,以至于妈妈竟不知道我是哪天出生的。后来还是找到一个和我同时出生孩子的父母,才确定了我的生日。爸爸为了将来让我记住这段历史和经历,就以我们当时所在的地名给我取名为“修文”。我还没有长到记事就随父母离开了贵州。所以我对贵州是没有任何印象和记忆的。她是我没有见过但却不会忘记的故乡。
  青藏高原是我精神的家园、灵魂的故乡。在我已经走过的人生旅程里,我大部分的时间都留在了这片亘古、神秘的草原雪山之上。我们是随同爸爸一起到高原上原子弹基地的。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高寒缺氧。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我记忆最深的就是爸妈带着我们无数次的搬家。我们家住过牧民的帐篷、住过“干打垒”(一种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把土夯实的房子),还住过千户(头人)像庙宇般四处透风、阴森可怕的房子。做饭、取暖多是用在草原上捡来的牛羊粪。生活虽然十分艰苦,但我和我的伙伴们的童年却是无比快乐的,我们在草原上追逐羊群,满山遍野地捉野鸡。冬天滑雪、滑冰。我的童年时代结束后,就继承父业,在日月山风的吹拂洗礼下走进了军营,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高原女兵。之后,我在高原扎下根,恋爱,结婚,生子。在那里,我几乎是完成了人生的全部转折。
  青藏高原那钢韧的性格已经流淌在我的血液里,让我拥有了坚强、包容和善良,使之终生享用。她是我成长的故乡,也是我安放灵魂的故乡。虽然我离开了她,但我会永不改初衷的爱她、恋她。
  我原本以为青藏高原将是我最后的故乡,但进入了中年,我又随同爸妈到了合肥这座我陌生的城市。从高海拔高原到合肥,除了让我实在无法适应合肥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潮湿外,让我更不适应的是在合肥根本感受不到省会城市的气质和美丽:狭窄的街道、陈旧落后的建筑、乡镇般大小的市中心……我的工作单位在城区二环以内,每天的尘土飞扬或泥泞的道路让我生畏……我埋怨爸妈把我带到了这里。
  20年过去了,合肥的建设速度和崭新的面貌让我们这些生活在她怀抱中、见证着她变化的合肥人为之振奋和震惊:她扩大和延伸着的城市版图,让合肥成为了一座极其靓丽的大湖名城;一座座风格各异的现代化的城市建筑群的崛起;横空出世的滨湖;发达的交通,大规模的交通路网建设;霓虹灯和生态文明相衬映的城市美丽的夜晚;如同换装般春夏秋冬变换着的美景;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林阴大道,我驾车行驶在绿色之中,心中升腾的是满满的幸福感。
  我为自己是合肥人而自豪。我又毫不犹豫地把合肥列为我最后的故乡。我爱合肥。
  记不清是谁说过,错把他乡作故乡的人是生命旅途中孤寂而不幸的人。而我却说,错把他乡作故乡的人是人生给予了你更多的馈赠。因为每一个故乡母亲,都用温暖的怀抱接纳了我,给予了我成长的乳汁。
  我爱我的每一个故乡。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