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一定是给学生。走进霍山文峰学校,最好的房子、最漂亮的布置、最优美的环境都是学生们的各类教室和活动场地。
——题 记
2005年,伴随城镇化建设的推进,霍山文峰学校应运而生。那时,只有二十多名教师,四百多个学生。如今,拥有两个校区,占地320亩, 12个年级、166个教学班、9000多名学生、800多名教职工的大型现代化民办寄宿制学校。
10年来,始终秉承“让山区孩子接受最优质教育”的办学理想,遵循“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育人理念,围绕“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办学思路,霍山文峰学校在山城教育的大潮中傲立潮头,并成为皖西大地享有盛誉的品牌学校。
时光使命,不断用清新与激情翻开新的一页。检索霍山文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变革与创新是它永葆的特质。
文化 是文峰发展的血脉
2015年11月21日,全国首届学校文化发展论坛在霍山文峰学校隆重召开。与会的各地知名学校五百余名校长及教育专家参观了霍山文峰学校的校园,对学校文化建设的阶段成果表示了高度的赞赏和一致的肯定。
作为山城最大的一所学校,当你踏进霍山文峰学校偌大的校园,“文化育人”的氛围直入人心,让人感觉不到半点杂乱和无序。
校长刘彬对学校文化建设有着独到的见解:“创建一流的学校究竟靠什么?其实有一个热爱教育、勤奋工作的校长只是基础,有一套制度固然也很重要,但学校的长远发展与超越,更需要有文化的积淀与支撑。一所好学校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必须建立自己的学校文化。”
针对生源特点,结合山区实际,霍山文峰学校文化的核心理念就是“让山区孩子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围绕这个理念,学校制定了一整套的办学宗旨、目标和思路,形成了特色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活动文化和执行文化,并从师资队伍建设、高效课堂改革、特色教育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关爱留守儿童等方面入手,逐步构建学校人文教育体系。
走进该校,楼群命名文化最引人注目,如教学楼“文星楼”、“文渊楼”、“文澜楼”,男生公寓“英彦楼”、“英萃楼”、“英华楼”、“英姿楼”,女生公寓“玉成楼”,教师公寓“汇贤楼”, 行政楼“汇智楼”等寓意深刻。还有绿树芳草间形态各异的文化石,乐学山绿树掩映中的齐贤阁和明志轩,圆梦广场上国内外名牌大学的校徽、校训雕塑镶嵌其间,激励着学生们勤学苦练,去梦圆自己心仪的大学……这些不单是布局现代别致的建筑,更体现在每位学生身上的好学向上、严肃活泼的态度和神情。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是一种精神、是管理过程中的灵魂,必须通过梳理与整合才能发挥最大的影响力”。刘彬直言,没有文化的学校是另类的薄弱学校,作为心理层面的文化印记,文峰人在“志存高远,自强不息”的共同价值观影响下,全体师生的“文峰意识”逐步增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特色办学思想,一直指导着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影响着学生品德与个性的形成。
管理 是文峰崛起的基石
宿舍里,六个牙刷杯整齐排列,连牙刷的摆放方向都全部一致,被子叠得四四方方,床铺上没有任何杂物,地面一尘不染。
就餐时,学校饭堂前,一队队穿着校服的学生,人人捧着书籍或纸片,排列有序,一边看书,一边前行等待就餐。
大课间,伴随着雄壮激昂的旋律,各个班按照指定的位置集合,跑动的步调十分齐整,课间操、经典诵读、特色展示等号令统一,气势磅礴。
这些都是记者在霍山文峰学校看到的一幅副景象。
“我们不仅要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文化上,更要体现在内涵建设和科学管理上”。刘彬直言,作为一所拥有师生近万名的超大规模学校,一套科学、精细的管理制度和落实措施是出成绩、出质量的重要保障。
10年来,“质量立校”早已成为了文峰人的共识,涉及行政管理、队伍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和后勤管理等各个领域的管理制度不断被创新完善,“管理有制度,实施有方案,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的精细化管理格局基本形成,如在学校管理上,建立了一整套的检测、考核、评价、奖励、经费保障等常规管理机制;在教学管理上,建立、完善了关于推门听课、教学常规检查抽查、教学大比武、学科教研等系列制度,并着力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检测、学困生辅导等基本教学环节上下功夫,向“精”、“实”要质量。
针对70%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的现状,作为一所寄宿制学校,该校实行了严格的管理,“每天24小时值班”的安全保卫制度,严格的“学生请假外出制度”、“住读生放学离校规程”和“外来人员登记准入制度”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安静的学习环境。
课改 是文峰腾飞的引擎
“老师,我有两种证明方法”、“老师,我还有另一种证明方法”、“尺规作图可以更便捷”……当一名学生用了四种方法解答了一道几何试题后,教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全班学生纷纷报以热烈的掌声。
这是霍山文峰学校八(1)班数学《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一课的能力提升评价课教学,教师汪仁林根据该班学情开发了10道能力提升训练题,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引领学生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采用不同的方法证明,培养学生的问题生成能力,让他们在课堂展示上锻炼自信,并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愉悦。
上课时不再照本宣科,每个班都有三块黑板,没有固定的讲台,所有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提问、探究、解答、评价……走进该校的课堂,“餐桌式”座位、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争相对话的场景随处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彻底颠覆,过去“填鸭式”的无趣课堂变得热闹起来,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2008年,该校就加入了教育部“十一五”《有效教学的行动策略研究》课题实验,并得到了中央教育科学所专家韩立福博士的专门指导,但这种以“先学后导、问题评价”为主要特征的有效教学模式探索,曾引发许多人的质疑,在认真思考和系统调研的基础上,该校坚定了改革决心,并用行动作出了回应,最终获得师生和家长的广泛支持,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不仅表现为“教学更民主,关系更融洽,课堂更开放”,教学质量也跻身全县前列。
“教学因改变而美丽,重要的是形式背后对教育本质的理解和教育质量的追求更高。”刘彬说,“我校的学生入学没有经过筛选,又多来自农村,生源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重要的出路。”
几年的探索和实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并逐渐形成了具有该校特色的“QIT”高效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线,做到课前有预习探究,课中有展示交流,课后有拓展延伸。课堂教学改革为该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连续八年中考,各项教育教学指标均居全县前列,五届高考,本科达线率实现了五年五大跨越的良好态势和培优转差、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目标。
特色 是文峰超越的源泉
“老师好!”在该校的校园内,看到来访的记者,学生笑脸相迎并主动招呼,自然而真切。“我学习,我快乐,我努力,我成功”。每天伴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教师走上讲台时,学生们会异口同声地喊着这样的口号。
见到人主动打招呼、坐有相、行有礼、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排队就餐、排队就寝已经成为学生的习惯。该校的声名鹊起,除了全新的面貌及优异的教学成绩,也与突出的教育特色有关。
“开展多种特色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闪光点”。刘彬介绍,作为一所民办寄宿制学校,大部分学生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寄宿在学校半个月回家一次,有的一学期回家一次。封闭式管理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改善学生枯燥单一的学习生活,丰富校园文化是学校头等大事。
英语、科技、艺体是该校的三大特色教育。凸显这三大特色的文化节、科技节、英语演讲比赛、秋季运动会年年都要举行,还有校园歌手大赛、校园书画大赛、校园广播操比赛、冬季长跑运动、各种球类比赛、读书演讲比赛等各种特色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才情碧空中展翅翱翔;舞蹈、二胡、竹笛、古筝、电子琴、葫芦丝、篮球、乒乓球、手工制作、美术、书法、摄影、计算机等几十个俱乐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茶艺、读书、文学、街舞、地方戏等社团为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搭建了展示自我的梦想舞台。
每年,该校聘请各界成功人士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近学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孙立广、著名国画家张广志、油画家李梦熊、著名竹笛演奏家陈惠龙、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及省、市著名播音主持人等,与名家大师的零距离互动,为学生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舞台和丰富的精神食粮。
为满足有艺术特长学生的需要,该校开设了体育、美术、音乐、播音主持等高考专业课程,使得学生能够按照自己喜爱的、适合的方向发展,大大激发了每位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每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通过艺考途径顺利迈入高校的大门。几年来,该校学生在国家、省、市、县组织的音乐、美术、书法、电子琴、绘画、舞蹈、征文等比赛中屡屡摘金夺银,尽展风采,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置身该校校园,只见宽广的操场上,学生们刚柔相济的太极拳,一招一式,把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武术演绎得生动、鲜活;音乐教室里,无论是现代乐器还是古典乐器,学生们演奏得得心应手,一曲曲悠扬动听的乐曲,或激情澎湃,或柔情似水;舞蹈教室里,不管是温婉宜人的民族舞,还是动感十足的现代舞,举手投足间,无不彰显学生的青春活力;书画室,学生们泼墨挥毫,一幅幅美丽的画,一个个飞扬的文字,尽情描绘着他们心中的梦想和灿烂的明天。
记者手记
岁末严冬,我又一次走进霍山文峰学校,可扑面而来的美震撼了我,校园里勃发的盎然生机温暖了我。
多年来,关注该校不仅仅是我的职业,更是深深情结,并已成为一种习惯。作为记者,我有幸见证了它的从无到有、从小壮大。“为山区孩子造一所有品质的学校”是霍山文峰学校发展的轨迹,同时也是对文峰人最好的诠释。
远方蔚蓝色的目标是那么有吸引力,总是让奋斗的人追求不止。如今的文峰学校又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不断创新谋突破,全面深化争一流,为了让山区的孩子们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他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