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的教育投入“目中无人” 年终评优岂能采取投票方式 教育漫话 让名师工作室“漂流”起来 一周声音
02版:教育时评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13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2月04日  星期四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13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现今的教育投入“目中无人”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6-02-04 10:00:22

   上周,在北京市“两会”上,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作为市人大代表,就北京市的基础教育问题,对北京市的教育改革,还有教师们今后的发展向市长王安顺提了诉求。
   或许是李烈的发言“命中”教育改革发展的“要害”,道出了更多校长们的心声,因而在网上广为传播。本报摘录部分,与读者共享。
现今的教育投入“目中无人”
   举个特别小的例子,但是能典型地反映其中的问题,如教师的培训,谁都知道一所好学校,取决于教师队伍水平的高低。谁都会说,软件其实比硬件更重要。但是,政府在教育软硬件的投入上,有悬殊。
   特别明显的是教育不是没钱,投入的钱挺多,但目中只有物没有人,如现在提城乡一体化,名校到农村办学。政府给薄弱校投入,但这些钱只能用来搞基建、买设备,唯独不能给教师用,或是拿很小的比例用于教师的培训,然后这个培训又有很多规定,如不能出国,香港也不能去。每天住宿、吃饭、交通等方面都有细致严格的规定,现在我们都没法带教师们出去培训。
   因为政府资金的绩效评价要求,一年前就要为这个培训做非常细致的、但根本没法实现的预算,如我们西城的名校长工作室,有十几位校长,一年会给几万元钱,但是你出去坐什么车、和谁去、请谁、住在什么酒店,提前一年就得做好,这个根本没法做。然后,第三方专家团队会按这个预算去评价,如果前面做得不准,那就是问题;如果做了预算,因为特殊原因没有按时实现,这也是问题。
   所以,现在给点钱,我们就想说不要了,那点钱还不够麻烦的。作为校长,真的没有精力、时间花费在这上面了。
为薄弱校做培训为何不能有报酬
   2015年下半年的时候,对于教师的培训,北京市批了一笔钱。当时有个措施,考虑到农村薄弱校的培训层次不够,所以北京市就分两批,命名了一些教师培训基地,任务是给这些教师培训。给到培训基地的钱,支出可以买设备,可以有学校建设需求,也有个很小的比例是用于指导教师的费用。
   一个学期结束了,我们的培训任务做完了。到最后,钱下来时,规定却变了,如拿我们学校来讲,只有45万元是给到人头。这些钱是怎么给到人头的呢?我们当时代培了将近10位来自郊区的教师,这45万元里含这些教师的吃住、活动经费,这样分配完了,所剩的钱就很少了。
   剩下的很少的这一笔钱,可以给指导教师搞活动或买点东西,但当初承诺的是,这些指导教师出色地完成本职任务之外,额外承担这些任务,会给指导费,最后一分钱都没给。因为钱是打到学校账上的,有额度限制,一分钱都不能给到教师。
   所以,这是个很大的反差。如果没有钱,大家不会在乎,但是这么多钱的教育投入,唯独缺教师的投入,而且是像这种名正言顺的指导费。这是明显没有道理的。看似事小,但反映的是大问题,就是这种对软硬件投入的反差,不切实际。
   教师出国管太严反而会成一种浪费
   作为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教师行业的特殊性,眼界必须要宽。你要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但是现在难得出趟国,限制又非常多,时间五天,人数也大概只有六个人左右,而且这样的规定越来越严。这会带来什么问题呢?
   如我们和美国一所大学有共同合作的课题,有个国际比较教育研究院。当时暑假,加拿大的苏黎世教育局通过外交部特别邀请我们到访交流。我们就想着组织教师准备前往美国和加拿大一起交流,当时觉得这一趟路费值了,可以到美国进行课题交流,也可以到加拿大访问。但当时一报批,说不可以。因为有规定,不能到两个国家,而且一个国家也不能超过两个城市。花那么多钱出去一趟,去掉路上往返时间只剩下三天,参加活动交流一天,到另一个城市友好校用一天,然后这中间路上还有时间成本。
   如我们和很多国家的学校有合作关系,教师之间会进行互访。美国的学校,教师带着学生来我们学校,已经三次了,但是我们一次都没有成行。原因是,第一次我们想组织学生去的时候,规定是十几个学生配一个教师,这个规定的不合理在于小学生和中学生、大学生太不一样了,但规定的师生比例却没有区别。
   这样要怎么成行?有人出主意说,那就虚报,学生多报点,到时候说学生没那么多去的。但我说这不行,这明显作弊。所以现在没别的办法,我们就不去了。人家问我们为何不能履约,不去访问了,我们都张不开口,没法说真实的理由。
   类似这样的规定,越来越多。看似事不多,但它真的在反映一个问题,这也是政府对财政支出不合理的规定。而这些事情都缺少人去研究,这不是我们教育口单方面可以解决的。
    □来源:《人民日报》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