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名大学生到顶岗支教的老师,我体会到了无数个人生的第一,第一次上讲台,第一次带学生升国旗,第一次过教师节,第一次开运动会,第一次办艺术节……最开心地是每天听到学生叫我老师好。”1月12日,在淮南师范学院首批赴寿县炎刘镇教育扶贫支教工作总结会上,李松杰的感言代表了该校29名支教大学生的共同心声。
从2013年起,安徽省教育厅全面对口扶贫寿县,为解决该县农村学校师资短缺和结构失衡等问题,实现教育扶贫的精准对接与全面覆盖,决定让淮南师范学院与寿县炎刘学区先行先试大学生支教扶贫项目。
2015年6月,淮南师范学院扶贫支教工作组在副院长马建国的带领下,对寿县炎刘镇所有学校逐一进行了走访,细致了解了每所学校的主要问题和实际需要。返校后,召开了扶贫支教推进会,对口遴选了29名师范生。随后,利用暑假从思想教育到专业能力开展了岗前全面培训,并在开学时赶赴寿县炎刘镇7所学校开展扶贫支教。
扶贫支教
——解决了农村学校教师的结构性短缺
炎刘镇位于寿县东南部,为国家级贫困地区,受各方面条件限制,该镇7所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年龄都已老化,且学历层次偏低,师资配置也不均衡,多数学校的音、体、美、英语、科学等学科教师严重缺乏,甚至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需要。
2015年9月5日,淮南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的陶凡凡、冯霞、金颖霞三位大学生被分配到炎刘镇李岗小学。该校现有17名学生,分别为三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有四名教师,最大的59岁,最小的50岁,平均年龄54岁。
“三位大学生的到来 ,为我们输入了新鲜血液,更增添了生机和活力,非常高兴。”该校51岁的校长李多贵乐坏了,临近开学了,三个班的音、体、美、英语和信息技术课都没人代呀!
李多贵告诉记者,学校离镇上得有50多里路,原来也是一所完小,高峰时学生很多,渐渐地都进镇入城了,因为比较偏远,这些年来年轻的教师都不愿来,来了也留不住。
除了音、体、美和信息技术课,陶凡凡代三个班的英语,冯霞代六年级语文,金颖霞代六年级数学。“全都解决了,过去一个教师跨年级包班上课的现象彻底没有了,更可喜的是来支教的大学生素质都很高,对学生实施了一对一的帮扶,学生很喜欢,家长也都满意。”说这话的李多贵兴奋的像个孩子。
和李岗小学一样,吴桥小学由于师资缺乏,教学效果一直很差,正是支教大学生们的到来,不仅让全部课程开足开齐,也让课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扶贫支教
——提升了农村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和大多数农村的学校一样,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炎刘镇的7所学校,无论是办学硬件上,还是教学质量上都远远落后。
“29名大学生的到来,正改变这里落后的面貌”。炎刘学区主任洪德成直言,他们以“融入学校、投入教学、深入农村”的实际行动,把所有时间用在了课堂上,把全部的爱用在了孩子身上,切切实实地提高了这里教育的质量水平。
广岩小学因临近合肥市新桥机场,近年来生源数量急剧膨胀,在校生人数由原来的200多,突增到1138人,16个教学班,生源中大多数是留守孩子。可学校的教师却没有增加,34名教职工中,“民转公”的10多人,50岁以上的8人。
“和镇上其他兄弟学校一样,我们更缺教师,而因为年龄的老化,专业的不对口,许多课程难以保障,教育教学水平亟待提升。”广岩小学校长孔令江介绍,针对这一校情,扶贫工作组派来了9名大学生,不仅音、体、美等课程一下子解决了,其他学科也得到有效补充。
孔令江表示,这些大学生虽没有丰富教学经验,但他们素质高,热爱学习,上手很快,一段时间后便能担负起全科教师的担子,学校缺什么就能教什么,而且教什么还能像什么。“比如李松杰的体育,叶葳的英语,张迎春的语文都教得很好!”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英语积极性很高,可五、六年级的学生因底子薄,都不想学,特别难教。”支教李岗小学的陶凡凡坦言,因只有黑板和粉笔,许多新课改要求的英语无法教,就自带电脑下载给学生看,并与学生一起做游戏,想尽办法去上。“欣喜的是,现在他们都真的爱上了英语课!”
如今,教育质量落后全镇的李岗小学已然排在了前列。
扶贫支教
——改变了农村人对教育的深层次认知
1月4日,周一,新年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上午9时许,在广岩小学的操场上,1180多名师生整齐肃立,迎接例行的升国旗仪式。
“一二一,一二一……”由该校四(2)班姚万成,杨俊海,关杭琳三名同学组成的国旗护卫队,手捧国旗,迈着正步,走向旗杆,伴着雄壮的国歌,升旗手手向外一扬,五星红旗迎风展开,缓缓上升。整个仪式庄严隆重,井然有序,小旗手们的动作连贯,一招一式颇像那么一回事。
“开展国旗下的讲话是我校的传统,但搞这样的升旗仪式却是在大学生们支教后,李松杰就是其中的导演。“孔令江介绍,学校现已组建了8支国旗护卫队,在李松杰等教师的训练指挥下,升国旗仪式成为了全校人的瞩目与推崇,许多家长和周边百姓也喜欢驻足观看。
还是在支教大学生们的努力下,广岩小学有了自己的校园艺术文化节,由张迎春自编自导的课本剧《英雄王二小》,在三(3)班10多个学生的参演下,获得了众多家长的一致好评。值得一提的是,该校代表炎刘镇学区参加全县第十二届校园艺术节汇演,一举斩获四个一等奖。
在最偏远的周森慈善小学,支教大学生陈波代三年级的语文、英语、体育和美术,兼任班主任,班上7名学生都是留守孩子,家境也都贫寒,学习上却不太愿意。“爱他们,给他们更多的爱“是陈波的口头禅。他经常陪学生玩游戏,深入到每个学生家庭家访,用一支画笔改变校园文化,把课堂变成快乐的学堂……在他的努力下,曾经不听话的孩子主动爱上了学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半年多来,正是支教大学生们的倾心投入,炎刘镇7所学校里40多名辍学的孩子重新回到了学校。
“这些支教的大学生们非常有激情和活力,他们带来了一股新风,赋予了乡村教育向上奋进的正能量。”寿县教育局局长夏承开表示,这样的扶贫支教是当前许多农村学校迫切需要的。
截止目前,首批扶贫支教工作即将结束,淮南师范学院第二批32名同学将接过扶贫支教这一接力棒。
目前,寿县还有9万多人没有脱贫,1616户家庭处于贫困。“扶贫先扶智”,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失学;改善办学条件,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好学;提升农村薄弱学校的师资水平,让贫困家庭孩子也可以学有优教,这已不仅是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战略决策。
在寿县炎刘镇采访时,省教育厅扶贫驻点干部井辉告诉本报记者,“除了让淮南师范学院对口扶贫支教外,省教育厅还分别让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学院对口开展了林下一体化养殖、食用菌循环种植和土壤检测与改良等科研课题,并加大了当地土地扭转力度,与高校后勤中心联合打造蔬菜基地等等,其目的就是组织和动员全省教育系统力量推动寿县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