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大通区委:把特殊群体青少年“放在心上,抓在手上” 团潘集区委:为大学生村官打造创业致富“金钥匙” 团田家庵区委:“阳光”普洒社区青少年
04版:专刊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05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1月15日  星期五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05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团田家庵区委:“阳光”普洒社区青少年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本报记者 张仲磊 发布日期:2016-01-15 15:09:55

  在淮南市田家庵区,有这么一群老人,他们都是退休的老干部、老教师等,通过组建志愿者队伍,开展爱心帮扶,管理服务社区内闲散、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特困青少年等重点群体。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们“阳光主任”。
  四年前,孙华(化名)是该区公园街道的一名失学青年,父亲残疾,靠母亲拉板车维持家,生活十分困难。孙华初中毕业后,因没有找到工作,成天和社会上的“小混混”在一起。街道的“阳光主任”袁由胜知道后,主动做孙华的思想工作,并免费送他到新星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厨艺,学成后被介绍到该市一家大酒店当厨师。“促进就业是解决青少年闲散状态的根本途径。我们利用辖区学校、企业资源,建立就业培训基地,对社会闲散青年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并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职业介绍、岗位推荐、信息咨询等服务”。团区委副书记陈锋说,如今,孙华在浙江省的一家饭店工作,日渐稳定,收入逐年提升。每年春节回到淮南市,都会去看望袁由胜。
  对袁由胜感激的还有郭晨(化名),三年前,郭晨初中毕业后无钱继续上学,准备卖房给母亲看病,袁由胜得知后,向街道和区政府反映了情况,还专门给分管副区长写了报告。不久,区民政局拿出大病救助3000元,解了郭晨一家燃眉之急。随后,袁由胜又帮助他办理了低保。“这孩子朴实,他对我们说,是政府的关心和我们的帮助,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的家重新振作了起来,他要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感谢我们”。袁由胜说,像孙华和郭晨这样的例子在田家庵区还有很多。
  2005年,团市委启动“青少年阳光工程”,在全市40个乡镇(街道)进行试点,其中1/3在田家庵区。十年来,该工程多次获省级、市级荣誉,曾入选省未成年人十大保护事件,得到了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员会书记徐立全,副省长花建慧认可。“我们在网格化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重点青少年帮扶对象,组织‘五老’志愿者与重点青少年结成对子,使他们日常生活有人问、思想工作有人做、遇到困难有人帮”。陈锋说,对辖区残疾、下岗、待业和因父母离异、患病、服刑、吸毒、外出务工无法获得正常家庭监护的青少年,团区委会通过开展“关爱行动”、“送温暖”、“互帮互助”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困难。
  “我们每年三万元工作经费专门用于这项工作的开展,不仅聘请了区专职‘阳光主任’,在九个街道、两个镇聘用了‘阳光主任’,就连社区都有人专职从事阳光工程工作”。陈锋介绍,10年来,该区选聘关爱青少年的志愿者1648人,已帮扶青少年165人,通过“五老”宣讲团作法制、思想道德教育报告56场次,受教育青少年3560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