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高校创业课发挥实效
06版:圆桌 上一版 下一版

      《安徽青年报》(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全年订阅价216元,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是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报,也是全省唯一一张面向青少年、面向教育的专业报刊,服务教育、贴近学生、关注青年是我们的办报宗旨,经过长期的实践,我们走出了《学生周刊》、《教育周刊》和《新闻周刊》的系列办报之路,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广大青少年和教育工作者的朋友,使《安徽青年报》成为我省教育舆论宣传的主阵地,成为广大师生展示才华的新闻舞台。

国内统一刊号:CN34—0019 邮发代号:25—2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第1104期  总第总第58期期  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返回首页 上一期  当前第1104期  下一期
今日古诗词
如何让高校创业课发挥实效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发布日期:2016-01-13 16:32:41

  去年底,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对已有创业实践的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和实训,成立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设置创新创业奖学金,向高校毕业生创设的小微企业优先转移科技成果等一揽子配套培养服务。
  当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必修课后,能否帮学生“梦想照进现实”?我省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存在哪些短板,该如何突破呢?
  本期“圆桌会议”特邀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左其琨、团省委学校部部长曹隽、合肥学院党委书记蔡敬民、合肥智联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晖等专家、学者(排名不分先后)及创业大学生为大家共同解疑答惑。

左其琨
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

曹 隽
团省委学校部部长

蔡敬民
合肥学院党委书记

王 晖
合肥智联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
总经理、创业指导师

陈天聪
安徽大学2015届毕业生
“口袋小安”创业团队带头人


问题1
创新创业课的开设会给大学生们带来怎样的影响

  左其琨:一是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为大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必备的学业基础;二是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倒逼高等教育改革,加速推进高校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真正建立健全;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学生的评价模式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等,使大学生更多受益;三是创新创业课程的开设为大学生创造了更宽松、更积极、更快乐的学习、生活、研究空间,让一切想创新、能创新的学生有机会、有舞台,让他们的创造潜能充分激发、释放出来,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时代建功立业。
  曹 隽: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栋梁,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直接反映未来一段时期国家的创新潜力和社会的创造活力。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创新和自主创业、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助于促进校园科技成果向产业成果转化,为将来大学生创新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蔡敬民:一是会在高校内营造更加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二是会给更多的学生普及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提升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三是引导学生理性创业,提高创业的成功率。
  王 晖:首先,课程的开设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帮助大学生接触创新创业的大环境,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其次,大学生可以在课堂和实践中了解到企业开设的各项准备工作及如何经营企业,为他们今后的创业之路打下基础;再者,就业市场上接受过创新创业培训的大学生表现出科学的就业观念,而不是盲目地跟风创业。
  陈天聪:一是能增加学生对创业的认识,通过普及创新创业知识为可能走上创业道路的学生提供启蒙教育和指导;二是能迸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各种励志人物的成功案例会在学生的心里留下种子,当时机成熟会生根、发芽。

问题2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更好地让学生“梦想照进现实”

  左其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最核心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落脚点。因此,高校要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着力培育和倡导自食其力、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校园创业文化。一是整合新的课程群。二是搭建创业指导站、朋辈学习平台、创业孵化平台、跨学科创业中心等多维平台。三是形成高校、企业、社会融合的人才交流“旋转门”,高校支持、协助大学生开展实践导向的创业教育、协同对接商业机会、促进协同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增值服务、协助进行维权服务、进行创业研究等。
  曹 隽: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对来说还比较单一,主要偏向于理论教育,高校团组织应整合创业政策、创业人才、创业项目、金融机构、创业导师、培训课程、创业实训等各类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如由团省委主办的中国梦·创业行安徽青年在行动之创业大讲堂走进校园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开展“青苗杯”项目资本对接会就是要解决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问题。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大学生的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利用多渠道宣传大学生创业典型,提高媒体对大学生创业的关注度。
  蔡敬民:一是要让所有的学生接受创新创业基本知识的教育,让创新创业的种子埋植进每个学生的头脑。二是在创新创业训练方面,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比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种学科竞赛。为部分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他们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基本的条件。
  王 晖: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更多采用项目化教学及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特别是项目化教学,通过模拟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在模拟过程中认识、理解、感悟创新创业,积累经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启发、讨论、参与等方式,引导学生激发创新思维,迸发创新智慧,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科学性、价值性、可行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企业,实地了解创业的过程。
  陈天聪: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真正做成功的创业项目是要靠“天时地利人和”,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恰恰是决定“人和不和”的关键。良好的创业教育应当能帮助大学生判断自身是否具备创业者的特质和能力,理智地选择自己合适的发展方向。让适合创业的人才更有信心的前进,让不适合创业的人才安安稳稳地发展,这才应当是最佳的结果。

问题3
当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面临哪些困难和“瓶颈”,该如何打破

  左其琨:从全省来看,目前还存在创新创业优惠政策落实不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政策落实方面,要强化落实力度,避免“信息孤岛”、“中阻梗”和“最后一公里”现象的发生。在服务体系建设上,要重点聚焦服务载体、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以科技孵化器、创客空间、科研单位、高校等载体,在线上线下联动发展,为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创新创业服务。
  此外,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搞“一窝蜂”,也不能搞“大跃进”,而是要讲科学,要寻找和创新有效的、符合高校实际的创业教育形式和途径。
  曹 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瓶颈”有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创业资源匮乏、创业实践活动薄弱等。
  对此,高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招聘校外具有创新创业背景的优秀创业者,团省委在2012年成立了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会,同时设立了创业导师团,定期开展创业导师进高校,面对面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匮乏,应加强同社会各界创新创业组织的联系,开展创新创业沙龙活动,向创新创业组织学习经验;由于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就是实践性比较强的活动,切实加强大学生创业实践机会,开展创业实训营活动,才能够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蔡敬民: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还比较单一,还在把创新创业教育理解为上一门课,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很好地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是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特别是校外的师资还很缺乏;三是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条件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日益高涨的创新创业实践的要求;四是针对学生创新创业的有些优惠政策还存在落地困难的问题。
  为此,要把创新创业教育当成一项系统的教育教学改革来看,要多吸纳社会上有成功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加入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导师队伍中来,学校要从方方面面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政府出台的一些优惠扶持政策还是要多考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际情况,降低门槛,落到实处。
  王 晖:作为新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均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在理论方面,学生的学术论文、专利寥寥无几;在实践方面,大部分只停留在理论上,缺乏对企业运作的切身感受,创业项目大都处于照着书本模拟阶段,且大学生毕业后真正创业的人数仍是凤毛麟角。
  针对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建议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最大化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激情和热度。同时,强化理论知识灌输,提高师资水平,组建一支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包括高校教师、科研人员、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官员、成功企业家和创业投资家等各方面人士参加的创业导师队伍。
  陈天聪:目前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都是课程或者是讲座,填鸭式向学生灌输陈旧的理论性知识,这个当然需要,就像我们搞科研要把基础数学、物理学好一样。但是创业更需要的是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用在这里再恰当不过,能够真实地感受创业的过程、氛围和存在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认识创业,判断自身进行创业的可能性。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杨勇、程榕娟采访整理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500字符)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安徽青年报》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长江中路419号
ICP备案编号:皖ICP备090174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