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市贵池区梅街中心学校教师潘光启
四十年扎根乡村从青丝到白头
“我真的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都是一般般该做的,不值得宣传。”记者几次约访潘光启,都被他婉言谢绝。“把这么好的机会给年轻人吧,我老了,没必要宣传”。
无奈之下,记者采取了迂回包抄。先后采访了池州市、贵池区教育体育局的相关领导,采访了潘光启所在学校的同事和身边熟悉的人。渐渐的,一个熟悉的形象浮现在记者眼前。
19岁起就扎根乡村教育,从民办教师干起,这一干就是40年。从青丝满头到满头华发,潘光启把人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山村、献给了山区小学教育。“骨干教师”、“优秀党员”、“优秀教师”、“池州市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是对他最直接的好评和认可。如今,当地村干部和学生家长都亲切地喊他“潘老”。
乌石村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最西面,四面环山,交通不便,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村落。乌石小学就在这个村庄里,它离主城区二十多千米。
1975年,高中毕业在首批选招中被确定为民办教师的潘光启就到乌石小学担任教师。当时,几间简陋的平房、一个不大的操场就是学校的全貌。那时,亲戚、朋友都劝说潘光启放弃当教师,趁着年轻另谋高就,但潘光启坚持自己的信念,义无反顾地投入教育工作中。他常常利用休息日,努力学习新课改精神,并更新教学观念,使课堂教学越来越灵活。1977年,他所担任的五年级语文、数学在全镇升学考试中成绩名列前茅。钟爱教育的他在人生的第一个十字路口,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一崇高的职业,并一直沿着宽广的教育大道快乐地走到今天。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潘光启的人生信条,凭借着对山村教育的满腔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1987年,他被推举为乌石小学校长,一面是带头做好自身的教学工作,一面是勤抓学校的工作管理。他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让教师安得下心、让学校留得住人。潘光启的一举一动让其他教师看在眼里、暖在心头,在他担任校长期间,不论是个人教学成绩,还是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多次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嘉奖和鼓励。
潘光启将自己的爱全部倾注在学生的身上,2008年一天,一位教师向潘光启反映,他们班的一名学生未按时上课。听到此消息后,潘光启第一反应便是这名学生可能离家出走了,于是立即喊上教师们在周边搜寻,终于在村口的一个空房找到该学生。原来是因为该学生在最近的考试中考得不好,产生了厌学的心理。潘光启还了解到该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性格很内向。于是,潘光启对该学生格外照料,定期用课余时间为他补课,该学生逐渐变得开朗,学习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
“只有知识才能才能改变山里孩子们的命运,只有知识才能指引下一代走出大山、拥抱世界”是潘光启常常和学生们谈心时说的话。他用心关怀每位学生,将每位学生都当成山村的未来,细心呵护,精心栽培。如今,他所教的学生们一个个走出大山,实现理想,他倍感欣慰。任教40年来,已经有三十多名学生在他的启蒙教导下,考上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等知名学府。
从民办教师到公办教师,潘光启放弃了多个调走的机会,直到去年才调入梅街镇中心学校。“我真的舍不得离开”。潘光启告诉记者,山里的孩子更需要教师,他很爱大山。
新年心愿
当2016年迈着雄健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之际,我和所有的同仁们都充满激情展望教育的未来。在新的一年,随着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力实施和推动,我衷心希望我省教育工作能借助这一发展平台有一个新的飞跃,也期盼农村中小学教育会逐步由“熊途”转为“慢牛”,期待着更多的人能尽享教育改革所带来的丰硕成果。诚祝各位同仁新年快乐,学生们学习进步。